蔡琰十六歲時嫁給河東衛仲道,不幸丈夫早死,蔡琰只好回到娘家居住。董卓被誅后,蔡琰的父親蔡邕由於嘆息董卓的命運,
為司徒王允所不容而被殺。興平年間(西元194─195 年)天下大亂。戰亂之中,蔡琰為匈奴所擄,身陷南匈奴,為匈奴左賢王妻達十二年之久,
並生有兩個小孩。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知早年的好友蔡邕之女蔡琰在匈奴,便派使臣用重金將蔡琰贖回,而兩個年幼的兒子卻不得不留在匈奴。
這段史實,被後人稱為“文姬歸漢”。蔡琰歸漢後,悲嘆自己命運多舛,如今雖然安定,母子卻天各一方,畢生不得相見。
在這種處境下,蔡琰寫下了流傳於世的《胡笳十八拍》。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琰后來再嫁屯田都尉董祀。不久董祀犯了死罪。時值嚴冬,蔡琰“蓬首徒行”,(即光著腳ㄚ子)
登門丞相府向曹操請罪。她言辭清辯而哀楚,當時滿堂公卿名士,無不為之動容。
曹操說︰“我很同情你,可是判決文書已經發出,該如何是好?”蔡琰說︰“明公有良馬萬匹,虎士成林,
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曹操聽了很受感動,派快馬把判書追回,免了董祀的死罪。並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蔡琰換上。
中國古代的才女
- 徐少康
- 召集人
- 文章: 4590
- 註冊時間: 週四 6月 25日, 2009年 2:55 am
- 來自: 地球
Re: 中國古代的才女
蔡琰生逢亂世,早年家門不幸,再加上自己一生三嫁,其命運甚為坎坷。也許苦難是產生偉大藝術作品的源泉,
正是這些旁人不曾有過的經歷,使得蔡琰給后人留下了傳世傑作。她的成就,她的才情,絲毫不弱于建安七子。
介于幾千年男尊女卑的陋規,《后漢書》中蔡琰不被單獨列傳,這使得她無法與同期其他歷史人物並列。
她的事跡也不入《儒林》、《文苑》等列傳,而是被列于《后漢書‧列女傳》,篇名為“董祀妻”。
《后漢書‧列女傳》中關於蔡琰的文字不多,但評價極高,說她“端操有蹤,幽閑有容。區明風烈,昭我管彤。”
正是這些旁人不曾有過的經歷,使得蔡琰給后人留下了傳世傑作。她的成就,她的才情,絲毫不弱于建安七子。
介于幾千年男尊女卑的陋規,《后漢書》中蔡琰不被單獨列傳,這使得她無法與同期其他歷史人物並列。
她的事跡也不入《儒林》、《文苑》等列傳,而是被列于《后漢書‧列女傳》,篇名為“董祀妻”。
《后漢書‧列女傳》中關於蔡琰的文字不多,但評價極高,說她“端操有蹤,幽閑有容。區明風烈,昭我管彤。”
66輪義 小康 David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