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版主: 徐揚榮

徐揚榮
召集人
文章: 594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26日, 2009年 3:24 am

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文章 徐揚榮 » 週二 5月 26日, 2009年 8:08 am

當年在海專.攝影社是相當吃的開的社團.縱向垂直從教官到校董.橫向水平各社團到畢業紀念冊編輯.都維持相當不錯的外交關係.更是海專發展史的影像紀錄者.例行每週一的大禮堂週會輪值充當新聞官.並設有黑白暗房1間.當年我們常邀請銘傳或實踐的三專女同學充當模特兒(海專當年全校60才有3位女生.61好像是5位).周日出遊照相.並由社費招待模特兒午餐1頓且事後沖洗6吋的黑白照片認為是最美的數禎致贈.待續.
PS.各位看官.別急著又想把電腦拆開.看看有什麼未解密的攝影社檔案. :D :D :D

徐揚榮
召集人
文章: 594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26日, 2009年 3:24 am

Re: 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文章 徐揚榮 » 週二 5月 26日, 2009年 11:44 pm

Dear all:
攝影首先必須手眼協調
各位大大請依照下面做:
1. 坐在椅上, 右腳順時針在地上不停打圈----
(是否亳無難度?)
2. 同時伸出右手, 用手指在你面前的空氣上寫個"6" 字
3. 看看你的腳在幹什麼 !!!!!!!!人的反射動作...---> 天哪 ! 怎樣會這樣 ?


再來測試腦袋瓜的瞬間反映.請點選以下的網址: http://flashfabrica.com/f_learning/brain/brain.html

如果再不服氣.發揮海專游泳隊的基本實力.挑戰橫渡日月潭或臺灣海峽也可以. :D
最後由 徐揚榮 於 週三 5月 27日, 2009年 12:19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張紹康
召集人
文章: 4427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7日, 2009年 5:09 pm

Re: 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文章 張紹康 » 週三 5月 27日, 2009年 12:05 am

哇!我覺得我們都是李小龍們正跟葉問師父學詠春拳!這種感覺是很紮實 與現在的速食文化背道而馳
同學們共勉之 加油加油! :lol: 我先去練功去了!
68航禮
張紹康

徐揚榮
召集人
文章: 594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26日, 2009年 3:24 am

Re: 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文章 徐揚榮 » 週三 5月 27日, 2009年 3:41 am

當年在學校比校活躍的有西洋劍社.游泳隊.攝影社.跆拳道社......................(沒寫出來的社團請不要生氣.不是名氣不響亮.只是我年紀大.記不起來).且四年級時還擔任學生活動中心的設計委員職務.話拉回攝影社學長學弟進進出出許多人.62有航管OOO.輪尚尹OO.賴OO.輪禮的陳OO.應OO.輪明劉OO.嚴OO.61輪明賴OO.60航明OOO.范OO.60電子通訊張OO(哥哥早已是書法名家.定婚儀式是我去拍的).59航明史OO.58吳OO由於沒有畢業紀念冊在手上.瞬間記憶當年又沒好好練過.漏網之魚.不禮貌之處.尚請見諒.至於63.64.65.66.人數更多...............點將錄暫告一段落.待續.
最後由 徐揚榮 於 週四 5月 28日, 2009年 8:1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張紹康
召集人
文章: 4427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7日, 2009年 5:09 pm

Re: 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文章 張紹康 » 週三 5月 27日, 2009年 10:50 am

報告學長 我一直覺得學校的國樂社很不錯 但因為我生性害羞 對自己的音樂細胞太沒信心(好聽點的說法是有自知之明)
總是鼓不起勇氣去報名 現在只好多聽一點二胡國樂來彌補當年的心理狀態!
Tom 寫:當年在學校比校活躍的有西洋劍社.游泳隊.攝影社.跆拳道社.....
68航禮
張紹康

徐揚榮
召集人
文章: 594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26日, 2009年 3:24 am

Re: 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文章 徐揚榮 » 週四 5月 28日, 2009年 7:18 am

Sheldon:
殷炎--->二胡/古琴
蔣瑾--->二胡/京胡/高胡
詹麗君--->二胡/高胡/中阮
雷瀅--->二胡/獨弦琴/巴鳥/葫蘆絲/馬骨胡
張爽--->琵琶/中阮
仲寶--->琵琶/中阮
張琨--->琵琶/中阮
廖彬曲--->竹笛/巴鳥/葫蘆絲/蕭/莪芘/吐良
孫媛--->竹笛/巴鳥/葫蘆絲/吐良
馬菁菁--->古箏/楊琴/打樂器/木琴
楊松梅--->楊琴/中阮
周健楠--->古箏/古琴/中阮

悄悄告訴您.我是她們的粉絲.

海專國樂社太安靜.當年又沒DVD電腦放映等多媒體去紀錄.印象中校外有參加比賽及公演.

Dear all:
"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用在社團的解讀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躺在沙灘上.即先參加社團的人因無法突破自己.將會在後.而後加入的因天份而更加努力.將要在前.以參加攝影比賽為例.是符合資格的每個人都可有機會參加.但要主辦.評審比賽於社會大眾.則難度較大.2006.2007.攝影社就有人做到.待續.

頭像
張紹康
召集人
文章: 4427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7日, 2009年 5:09 pm

Re: 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文章 張紹康 » 週四 5月 28日, 2009年 4:45 pm

女子十二樂舫 對對 龍口粉絲!我也愛聽 更愛看!他們的娛樂效果與舞台表演 都為國樂在國際樂壇上打開了一條生路!我在美國pbs上都看過幾次 當年我聽國樂鍾情各式胡琴如: 湯良德 閔惠芬 蕭白庸 還有什麼 陳潔冰 王國潼 姜建華啦等等!我倒是錯過了香港出產 黃安源大師的古典詮釋(黃鶯鶯的雪在燒是黃大師的跨界之名作)咦!怎麼都沒有我們國樂社的同學來幫我們解說一下 就聽我這門外漢在這亂說一通!多有得罪了 國樂社的同學! :oops:
68航禮
張紹康

徐揚榮
召集人
文章: 594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26日, 2009年 3:24 am

Re: 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文章 徐揚榮 » 週五 5月 29日, 2009年 10:43 am

Dear all請先耐心看以下:

存活者偏差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打得如火如荼。

有一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統計學 家沃德 教授(Abraham Wald)遇到了一個意外的訪客~英國皇家空軍的作戰指揮官。他說:「沃德教授,每次飛行員出發去執行轟炸任務,我們最怕聽到的回報是:『呼叫總部,我中彈了!』請協助我們改善這個攸關飛行員生死的難題吧!」

沃德接下這個緊急研究案,他受委託分析德國地面炮火擊中聯軍轟炸機的資料,並且以統計專業,建議機體裝甲應該如何加強,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的機會。但依照當時的航空技術,機體裝甲只能局部加強,否則機體過重,會導致起飛困難及操控遲鈍。

沃德將聯軍轟炸機的彈著點資料,描繪成兩張比較表,沃德的研究發現,機翼是最容易被擊中的部位,而飛行員的座艙與機尾,則是最少被擊中的部位。沃德詳盡的資料分析,令英國皇家空軍十分滿意。
但在研究成果報告的會議上,卻發生一場激辯。

負責該專案的作戰指揮官說:「沃德 教授的研究清楚地顯示,聯軍轟炸機的機翼,彈孔密密麻麻,最容易中彈。因此,我們應該加強機翼的裝甲。」
沃德客氣但堅定地說:「將軍,我尊敬你在飛行上的專業,但我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建議加強飛行員座艙與機尾發動機部位的裝甲,因為那兒最少發現彈孔。」

在全場錯愕懷疑的眼光中,沃德解釋說:「我所分析的樣本中,只包含順利返回基地的轟炸機。從統計的觀點來看,我認為被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能夠安全返航,而飛機很少發現彈著點的部位,並非真的不會中彈,而是一旦中彈,根本就無法返航。」指揮官反駁說:「我很佩服沃德教授沒有任何飛行經驗,就敢做這麼大膽的推論,就我個人而言,過去在執行任務時,也曾多次機翼中彈嚴重受創,要不是我飛行技術老到,運氣也不錯,早就機毀人亡了,所以,我依然強烈主張應該加強機翼的裝甲。」這兩種意見僵持不下,皇家空軍部部長陷入苦思。
他到底要相信這個作戰經驗豐富的飛將軍,還是要相信一個獨排眾議的統計學家?
由於戰況緊急,無法做更進一步的研究,部長決定接受沃德的建議,立刻加強駕駛艙與機尾發動機的防禦裝甲。不久之後,聯軍轟炸機被擊落的比例,果然顯著降低。為了確認這個決策的正確性,一段時間後,英國軍方動用了敵後工作人員,搜集了部份墜毀在德國境內的聯軍飛機殘骸,他們中彈的部位,果真如沃德所預料,主要集中在駕駛艙與發動機的位置。
看不見的彈痕最致命。

乍看之下,作戰指揮官加強機翼裝甲的決定十分合理,但他忽略了一個事實:彈著點的分佈,是一種嚴重偏誤的資料。因為最關鍵的資料,其實是在被擊落的飛機身上,但這些飛機卻無法被觀察到,因此,佈滿了彈痕的機翼,反而是飛機最強韌的部位。空軍作戰指揮官差點因為太重視「看得見」的彈痕,反而做出錯誤的決策。

這個案例有兩個特別值得警惕的地方。
死掉或被俘的人無法發表意見
第一, 搜集更多資料,並不會改善決策品質。 由於彈痕資料的來源本身就有嚴重的偏誤,努力搜集更多的資料,恐怕只會更加深原有的誤解。
第二,召集更多作戰經驗豐富的飛行員來提供專業意見,也不能改善決策品質,因為這些飛行員,正是產生偏誤資料過程中的一環。他們都是安全回航的飛行員,雖然可能有機翼中彈的經驗,但都不是駕駛艙或發動機中彈的「烈士」。簡單的說, 當他們愈認真凝視那些「看得到」的彈痕,他們離真相就愈遠。

資訊界有所謂「Garbage In, Garbage Out」,前提(或假設)若是錯誤,再漂亮的統計算式或方法、再多的資料,也不能讓後面的推論變得正確。

在管理實務與日常生活中,許多關鍵的資料, 也像上述轟炸機的個案一樣,會因為「失敗」而觀察不到。台大劉順仁教授在著作《決勝》一書中, 對「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舉例說明,是我讀過的書中最生動貼切又清楚的一個。

如果有一位70歲的老人在電視上說,他就是靠每天抽一包煙、嚼一包檳榔才能長壽,請想起「死人沒法上電視說話」這件事。同樣的道理,不是那個地方長壽的老人家吃或喝某東西,某東西就是養生聖品。

再看一個騙錢的例子(這已經進化到E-mail版)
1月2日你接到一封匿名信,向你表示,這個月市場會上漲,結果市場果然上漲,但你不以為意,因為大家都知道有元月效應這回事(歷年來一月間股價漲多跌少)。
到了 2月1日,你又接到另一封信,向你表示,市場將下跌。這一次,又給那封信說中了。
3月1日再接到一封信,情形一樣。7月,你對那位匿名人士的先見之明很感興趣,對方邀你投資某個海外基金。於是你把全部的儲蓄拿出來投資, 兩個月以後,那些錢有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你伏在鄰居的肩膀上嚎啕大哭,他告訴你,他也接過兩封這種神秘信,但寄到第二封就停了。
他說,第一封信的預測正確,但第二封不正確。這是怎麼一回事?
那些騙子玩的把戲是,他們從電話簿找出一萬個人名,寄出後市看漲的信給其中一半的人,後市看跌的信給另一半的人。一個月後,將有五千人接到的信預測正確,然後再針對這五千人如法炮製。再一個月後,剩下二千五百人接到的信預測正確,如此直到名單上剩下五百人,其中會有兩百人受騙上當,因此騙子只要花幾千美元的郵資,便可賺進數百萬美元。

某騙子假裝投顧老師招收會員,跟你說你可以先加入一般會員,等你覺得準了再加入VIP會員。這改變更巧妙的地方在於,騙子一開始就能賺到錢,此外VIP會員還會幫騙子建立口碑,證明騙子有多準:存活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
只要資訊不流通,其他人不知道這假的投顧老師有多麼(不)準。學生由一萬降至200人受騙(我猜的).所以千萬不可相信股市名嘴.


所以山寨版就是山寨版.它不可能是完整的攝影社回憶錄.因為每個人所經的時間與空間不同.就算是完全相同.也會因立場或角度的差異.而有不同的說法.所以歷史有時後會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國民黨及共產黨都各自表述說8年對日抗戰都僅有自己在打.另一方跟本沒參與).山寨版中人物的曝光.亦有考量其現實面.有些時候保留給當事人自己爾後有機會來說清楚.講明白.如此於一個公開的園地中才不會是"一言堂".周日出遊照相.並由社費招待模特兒午餐1頓且事後沖洗6吋的黑白照片認為是最美的數禎致贈.我還記得常去的地方榮星花園(台北第一OO館附近).當地亦是1970年代許多新人拍攝戶外彩色婚紗照之處.結論是有時候看別人的戶外婚紗照及流行拍法就可猜出是何時結婚的.
註:那年代是彩色照片於臺灣地區推出不久(洗1張3x5好像是要臺幣6至7元.學生坐公車每段才0.5元)且是黑白與彩色相片的重疊期.待續.

頭像
張紹康
召集人
文章: 4427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7日, 2009年 5:09 pm

Re: 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文章 張紹康 » 週五 5月 29日, 2009年 4:47 pm

結論是有時候看別人的戶外婚紗照及流行拍法就可猜出是何時結婚的

報告學長:我對 流行拍法 有疑問 請教學長當今主流的流行拍法指的是?
是不是指像以前流行的濾鏡效果 每張都濛濛滴?或是一窩蜂的古裝造型? :lol:

其實 我也欣賞過一些老美攝影師以拍紀錄寫實片的手法
為新人見證留影 雖然手法樸質 但效果卻也相當不凡
我深信那些相片也相同的能為新人所珍藏 而較難猜出是何時結婚的
(就像一段好姻緣 賞味期限長 :lol:
68航禮
張紹康

徐揚榮
召集人
文章: 594
註冊時間: 週二 5月 26日, 2009年 3:24 am

Re: 山寨版的海專攝影社回憶錄

文章 徐揚榮 » 週五 5月 29日, 2009年 9:23 pm

報告學長:我對 流行拍法 有疑問 請教學長當今主流的流行拍法指的是?
是不是指像以前流行的濾鏡效果 每張都濛濛滴?或是一窩蜂的古裝造型?
不用那麼8股.任何議題.每個人的意見若相同那不成了一言堂?
當今主流的流行拍法我個人覺得早已進入數位加上電腦軟體製作光碟.不只是穿婚紗照.更有從出生加上成長歷程.戀愛經過等翻拍.複製等全套.於婚宴當天以電腦投影片方式現場放映娛樂佳賓.每張都濛濛滴現在較少.因為美容拉皮.整型技術進步.就連男生的膚色也是水水的.
以前一窩蜂的古裝造型或以黑白.藍調.棕調等古老氣芬的婚紗照.背景搭配自來水廠.臺大.淡水紅毛城等古蹟建築.目前也還有.但不多.主不主流是商業手法的炒作.老美很少刻意去大費周張拍個一.二百組的照片.因為他們1生結1次婚的人很少.若每次都跟台灣拍個數百組.不但殺很大.且要跟現任的配偶維繫感情的時間都不夠.那有時間念念不忘以前的舊照片.
老美攝影師以拍紀錄寫實片的手法.沒錯.這個是事實.例如情侶第1次約會的地方.第1次結接吻的地點.共同嗜好是爬山就拍登山.喜好重機就以一系列與重機有關的背景.總之他們不喜歡造假.呈現方式也比較直接.有時在台灣以外之地自助旅行到非大城市的街道照相館櫥窗中的展示照片.美國是以居家照片為多(而非結婚照).其方式也比較活潑生活化.50年不變的拍攝手法.確實很難猜中是何時.那個年代拍的.以上是個人看法.待續.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