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恩兄弟
發表於 : 週二 8月 03, 2010 1:36 am
從第一次看科恩兄弟的電影,就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歡,我看的第一部科恩兄弟的電影是『撫養亞利桑納』-"Raising Arizona",劇情雖看似無俚頭,卻是滿合美國草根邏輯的一部黑色幽默片。看的第二部科恩兄弟的電影是『冰血暴』-"Fargo",劇中女主角的冷酷令人頗震撼,因這故事有部分是真實的,所以更是令人髮指,看完妳就會體會到北達科達州的冷。這部片得到奧斯卡最佳劇本與最佳女主角獎,女主角就是哥哥(Joel)的老婆。
真的愛上他們兄弟的電影是看完『霹靂高手』-"O Brother, where Art Thou?",這部電影從頭到尾不但緊湊、有趣,整個過程更是美國民間歷史的寫照,再穿插一些籃草(Blue Grass)音樂,簡直是零缺點,令人愛不釋"眼",我是百看不厭。看中他們之後,我很系統的把他們全部的電影按年份全部借回來看,幾乎每部電影的伏筆、拍攝手法都很合我的口味。他們有一群常用的演員,角色的分派也都恰如其份,我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出頭的。果不其然,2007年他們因『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an"得到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劇本及最佳男配角獎,我也替他們高興異常。這也是一部拍攝有關罪犯心理與犯罪的一部電影,科恩兄弟似乎很喜歡這個題材,很多部電影都有這方面的描述。
這令我想起杜魯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美國作家,他曾為了瞭解殺人犯殺人的動機而採訪了當時(1959)的一件聳人聽聞的謀殺案罪犯,後來他和罪犯成了好朋友,而寫成了一本名著"In Cold Blood",最後他因精神崩潰、用藥過度等而結束了他不凡的一生。如果妳看過妮爾、哈波、李(Harper Lee)的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 Bird),故事中的笛爾(Dill)就是寫的Capote,Harper Lee 和 Capote 小時候是鄰居,也成為終生的好朋友。
當然科恩兄弟的電影題材不光是罪犯心態,幾乎都有一個嚴肅的主題。我很欣賞一部他們導的不太知名的電影『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 not There",他們很技巧的在一個黑色布幕中,讓他們詼諧的拍攝手法將一切變的可以忍受,甚至讓人覺得苦中作樂也可以其樂無窮,所以人生不會苦澀到過不下去。
看他們的電影給我帶來無限的享受。
真的愛上他們兄弟的電影是看完『霹靂高手』-"O Brother, where Art Thou?",這部電影從頭到尾不但緊湊、有趣,整個過程更是美國民間歷史的寫照,再穿插一些籃草(Blue Grass)音樂,簡直是零缺點,令人愛不釋"眼",我是百看不厭。看中他們之後,我很系統的把他們全部的電影按年份全部借回來看,幾乎每部電影的伏筆、拍攝手法都很合我的口味。他們有一群常用的演員,角色的分派也都恰如其份,我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出頭的。果不其然,2007年他們因『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an"得到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劇本及最佳男配角獎,我也替他們高興異常。這也是一部拍攝有關罪犯心理與犯罪的一部電影,科恩兄弟似乎很喜歡這個題材,很多部電影都有這方面的描述。
這令我想起杜魯門,卡波特(Truman Capote),美國作家,他曾為了瞭解殺人犯殺人的動機而採訪了當時(1959)的一件聳人聽聞的謀殺案罪犯,後來他和罪犯成了好朋友,而寫成了一本名著"In Cold Blood",最後他因精神崩潰、用藥過度等而結束了他不凡的一生。如果妳看過妮爾、哈波、李(Harper Lee)的梅岡城故事-(To Kill a Mocking Bird),故事中的笛爾(Dill)就是寫的Capote,Harper Lee 和 Capote 小時候是鄰居,也成為終生的好朋友。
當然科恩兄弟的電影題材不光是罪犯心態,幾乎都有一個嚴肅的主題。我很欣賞一部他們導的不太知名的電影『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 not There",他們很技巧的在一個黑色布幕中,讓他們詼諧的拍攝手法將一切變的可以忍受,甚至讓人覺得苦中作樂也可以其樂無窮,所以人生不會苦澀到過不下去。
看他們的電影給我帶來無限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