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 2 日上午召開內閣會議,批准了防衛大臣北澤俊美提交的 2011 年度《防衛白皮書》,繼續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論」,不僅首次批評中國的對外姿態「高壓」強硬,更增設南海部分,妄議中國海洋進出範圍的擴大化和常態化,稱有必要繼續對中國軍事動向保持「警戒」。日本並計劃將其潛艇數量從目前的 16 艘增加至 22 艘,以對抗中國的航空母艦計劃。
香港《大公報》報導, 2011 年版日本《防衛白皮書》延續日本此前新的《防衛計劃大綱》以及日美 6 月份在華盛頓發表的共同聲明中提到的「中國在東海、南海活動頻繁是威脅、憂患」等老調,將 2010 年 9 月中日撞船事件發生後中國方面的對應方式作為開頭,並指出中國方面採取「高壓對抗」姿態,日本今後在與中國外交的方向性上抱有「不安」。
書中具體舉出了以下例子: (1) 中國艦隊穿越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進入太平洋, (2) 中國國家海洋局的飛機異常接近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3) 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南海存在主權爭端。
白皮書稱,鑒於最近幾年中國海軍和空軍力量的現代化,其勢力範圍很可能超出其鄰近水域。預計中國將努力繼續擴大其活動範圍,將其在日本週圍海域進行的海軍活動變成一種慣例。白皮書還對中國軍力的快速發展表示了擔憂。
白皮書表示,日本計劃強化其潛艇艦隊和其他海上防衛,將其潛艇數量從目前的 16 艘增加至 22 艘。專家表示,日本此舉主要針對的是中國的航母計劃。
2011 版《防衛白皮書》出台前夕,中國國防部首次證實軍方正在將「瓦良格號」改造成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這意味中國海軍將力提高深海作戰能力,為中國走向海洋做進一步準備。
同時,中日於 7 月 26 日也剛舉行了中日防務安全磋商會。儘管中日國防高級官員在東京防衛省談判建立海上聯絡機制是 2008 年來的首次,但在那次會議上,雙方針鋒相對的意味就非常強烈。
對於中方加強對釣魚島周邊海域的日常巡邏,日方提出「中國在東海、南海活動頻繁是威脅、憂患」等異議,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回應稱,中方沒有任何值得擔憂的事情。他在強調中國對釣魚島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同時強調,「南海問題是 (中國同周邊國家間) 兩國之間的問題,和美國沒有關係」。他還就「日本向西南群島配備自衛隊」、「日本在東海強化警戒監視活動」等向日本表示不滿,認為日本「正走向危險的方向」。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表示,作為日本政府防衛政策發布的慣例,《防衛白皮書》近年來對中國的海上活動一直予以高度關注和警惕。與去年相比,今年白皮書增設南海問題,日方在延續去年對中國海軍發展的負面評價外,首次加入了對中國海監、漁政等中國海上執法船隻活動的批評。他認為,日本應放棄「較勁」的態度而強化與中國的防衛合作,這才是中日建立政治互信的有效做法。
日本防衛白皮書關切南海動向 擬增6艘潛艇對抗中國航母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