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農這兩字的來源的確是起源於戴笠先生,原本我們的社史上有詳細記載,無奈現在手邊也無資料可參閱,僅能憑我的印象略述..
~~從我畢業後約莫三年餘各社團因斷層/人數不足甚至沒有人可以推動社務導至陸續關閉(廢話,只有二專生拼學分拼畢業都沒時間了誰還去玩社團,還沒開始就要結束~)學校只留下各學會跟基本需要的社團,原本社團裡的東西及資料,應該都被

戴笠先生,字雨農,雖然他出身特務,但是在二次大戰後領導的軍統局(好像就類似現在的中情局)除了作足情報人員的工作,主要是因為他都以溫和的手法去解決及完成很多任務,以不驚民不擾民為最高原則,因此深得民心,所以... 創社的人就以此為聯想將本社命名為"雨農服務社"囉!但還有個淵源是因為當年的"服務性社團"都是以國民黨青年黨員分支(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救國團)為最起源,因為若以青年黨團為名就太明顯政治化,為了普遍性及深入大專院校徵召有志青年參與下鄉服務(那個年代都是以山地鄉服務及偏遠地區服務為主導)但是又要有別於既有的童軍體系(可能因為"派系不同"或是資源不同或是..就是要有不同路徑吧!)所以各大專院校都會有除了童軍團以外的服務性社團但是都各有名號(就是隨當時主導的人構想命名)可是如果熟悉救國團體系的人應該都有聽過"嚕啦啦"專門培訊團康人才的救國團某分支還是某編制,各大專院校另創的服務性質社團創社的人多半都是嚕啦啦出來的,這些都是聽學長姐講的,所以無需史料仍能侃侃而談,但是因為社團到我加入時的最高年別前(76)有過斷層,所以很多資料都無法追溯也都是學長姐"聽來"的居多..與事實就不知是否有出入了
但是多年後到我專四當社長時,也確有嚕啦啦的成員想要來加入本社並欲把嚕啦啦的那一套再帶回來,基於.. 自私的心理,也因為嚕啦啦那套太過於嚴苛,我專四時以漸漸進入社團興盛的末期,剛進來的新生對於像我們這種"需要付出"的社團興趣缺缺,若我們再以什麼嚴格的某某過程考驗,那誰要來啊~~總之..大概記得的就是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