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語片《黃飛鴻神威伏三煞》(1969年)中有關吃雞的一個片段。
劇情大概是不肖徒弟們沉迷鬥雞博彩,還以寶芝林印章作賭注,黃飛鴻聞訊趕赴現場,除教訓徒弟外,還對在場鄉親勸說雞有五德,貢獻良多。此說出自《韓詩外傳》對雞的看法:「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於是,黃飛鴻結論:雞乃德禽,文兼武備,既勇且仁,守信應時,實應善待之,不應挑撥相殘。
而眾鄉親不知是否有意刁難,反問為何只許師傅吃雞,不準百姓鬥雞?黃飛鴻又引孟子《梁惠王篇》﹕「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聖人要講的是,讀書人要問道,必須透過戒殺,以求神形安穩、心如止水。培養慈悲之心,成就仁義。
同樣,黃飛鴻如果親耳聽到待宰雞隻哀鳴,便不忍食之,只會吃那些未聞哀鳴的。
真相?演繹?
黃飛鴻雖是武夫,在電影之中卻化身典型儒家學究。他的解說,令人不得不懷疑部分知識分子的偽善。不吃德禽之肉,固然因為聽到哀鳴而心生惻隱。那麼,那隻不聞其聲的,難道就不是德禽了嗎?
黃飛鴻(或這個角色的編劇)怎會連如此簡單的破綻也看不出來?問題是,在黃飛鴻的主觀世界裏,他聽到德禽哀鳴,卻聽不到面前這碟雞肉求救。
所以,煮熟的就不再是德禽,而是食物了,當然可以安安樂樂的咬下來吞進去。那麼,黃飛鴻的主觀世界是如何出現的呢?它與客觀真相又有何關係?
即使客觀世界有所謂真相,但真相的本質(matter)為人未必就有意義。但經過觀察和思考,轉變真相的外貌(form),再與人互動,才能生產意義。譬如說,地上一塊木頭,如果它只是靜躺着,沒有與人互動,那麼,即使客觀真相裏它的本質是一堆木頭形狀的碳原子,但在人的主觀世界裏,它毫無意義。
假若人改變木頭的外貌,把它作原料,做成桌子、椅子、畫架、房門、火柴、紙張、鉛筆、牙籤的話,或在桌子上吃飯,或在畫架上創作,或以火柴生火,或以牙籤剔牙。
如此,人為這塊木頭生產了意義,他看見的不再是木頭的本質,而是木製品的外貌。如此看,人認識的真相,只是(也只能是)種透過對真相本質(碳原子)的外貌演繹(木製品)。
同理,雞之為德禽,可能只是《韓詩外傳》作者、黃飛鴻和編劇們對動物的器官(雞冠、雞爪)和可能無意識的行為(雞鳴)賦予意義(能文能武)和加以演繹(仁勇守信)而已。
這與鄉親們看到的鬥雞或雞肉根本是兩回事。換句話說,就是雙方對同樣的真相,作了不同的演繹,而且以這個演繹為基礎,構建自己的社會現實(social reality)。
如是者,黃飛鴻和鄉親們抱持兩種不同的社會現實,前者嗟嘆後者不受教化,後者認定前者冥頑不靈。
是人是雞,都不過是碳氫氧氮原子扭成的蛋白質,粘在銅鐵鈣鎂成的骨架上,客觀的真相,可能只是如此而已。
雞有五德
天南地北隨你聊
前往
- 同學會
- ↳ 聯絡站
- ↳ 台灣地區
- ↳ 大陸地區(含港澳)
- ↳ 亞洲
- ↳ 美加
- ↳ 歐洲
- ↳ 中南美
- ↳ 中東地區
- ↳ 非洲
- ↳ 澳洲
- ↳ 航海
- ↳ 68航禮
- ↳ 76航明
- ↳ 80航禮
- ↳ 輪機工程
- ↳ 54輪智
- ↳ 54輪勇
- ↳ 56輪明
- ↳ 56輪尚
- ↳ 60輪義
- ↳ 62輪義
- ↳ 63輪明
- ↳ 63輪義
- ↳ 64輪義
- ↳ 65輪禮
- ↳ 65輪尚
- ↳ 65輪義
- ↳ 66輪義
- ↳ 67輪禮
- ↳ 71輪明
- ↳ 漁撈
- ↳ 航運管理
- ↳ 67管明
- ↳ 67管禮
- ↳ 69管明
- ↳ 水產製造
- ↳ 65水製
- ↳ 66水製
- ↳ 71水明
- ↳ 73水禮
- ↳ 同學名冊
- ↳ 失聯同學名冊
- ↳ 近況自我介紹
- ↳ 共同記憶回憶錄
- ↳ 活動舉辦發表區
- ↳ 74水尚
- ↳ 76水明
- ↳ 電子通訊
- ↳ 64電訊
- ↳ 67電訊
- ↳ 70電明
- ↳ 76電明
- ↳ 79電明
- 社團
- ↳ 攝影社
- ↳ 空手道社
- ↳ 合唱團
- ↳ 輪機工程學會
- ↳ 西洋劍社
- ↳ 雨農服務隊
- ↳ 游泳隊
- 共同區
- ↳ 閒聊區
- ↳ 尋人區
- ↳ 二手區
- ↳ 名片區
- ↳ 讀書會
- ↳ 海專人友站
- ↳ 本站公告
- ↳ 站務討論區
- ↳ 測試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