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親記
探親記
芙霞Fuchsia Dunlop的「魚翅與花椒」,提到他在94年到大陸的經驗。對一個在英國成長的女孩,雖然自小就在頗國際化的環境下長大,驟然接觸一個封閉了近半世紀的古老國家,那種震撼是可以想像的。讀著他的文章,又讓人回到時光隧道,想起自己在92年第一次到吉林省親的有趣經歷。
父親早在87年政府一宣布解嚴,就赴大陸探過親。當時只有他隻身前往,那段經驗經他敘述是充滿震驚與辛酸的。試想與日思夜想,分別37、8年的親人突然破鏡重圓會是怎樣的景象啊,相信心臟不夠強大的人是千萬受不了的。
他一直計畫有機會要帶我們一起去大陸看看。92年我暫時辭掉工作,整裝返台,和家人在台灣會合,我們一行五人於六月初(除了在加拿大的姊妹外),浩浩蕩蕩,經香港到瀋陽,大膽深入匪區。
在瀋陽機場,驗關時有一大堆章要蓋,炎炎夏日,機場又沒有空調,等了許久,只見偌大一個機場,只有我們搭的這一架飛機,好容易出了機場門,接機的人在門口排成一個圓弧形,大姊姊一眼看到父親,就唏哩嘩啦哭了起來。我們拿了行李就跟著來接我們的人上了兩輛車,先到瀋陽機場招待所。計畫是先在這住一晚,第二天得在瀋陽市提了貨再走。
在招待所裡,休息時和大家聊天才慢慢搞清楚了來接機的人是誰。父親在大陸的女兒大姊姊,三爺的兒子三哥,兩個三哥的朋友任先生和王先生,還有司機小朱。以前老覺得父親的山東口音很重,好多同學都聽不懂他講的話,和這些親友們相比,他的口音好懂得多了。大姊姊講話口音渾厚速度又快,三哥則全是含糊的連音,讓我有如置身異國,聽著聽著一不小心就會睡著。令人結舌的是他們搭了16小時的車來瀋陽機場接我們,卻完全沒事一般,令我感覺共產主義在培養人類的耐性上,倒是挺值得學習的。
晚餐是由三哥的朋友任先生做東,點的菜一層又一層,盤子堆的老高,卻都不怎麼美味,飯還是黃色的。剛在台灣大快朵貽,還真令我不知如何舉筷子。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三哥他們本想先和父親去提了貨再來帶我們的,我們興奮好奇的要跟去,他們只好招了兩輛出租車,跟著小朱的車在瀋陽市東轉西轉去找提貨地點。原來父親來之前已在台灣買了三輛摩拖車,在瀋陽市提貨。三哥他們對瀋陽路段也不熟悉,於是我們三輛車在馬路上迴轉又迴轉,轉到交通警察來了。交警很帥,開著一輛大卡車,拿一個手提喇叭和麥克風,在我們後面大喊“前面的司機同志全過來”,沒有警笛或燈號或任何警告,三輛車就一併被罰了款。罰完款,交警走了,提貨地點還沒找到,三個司機依然故我照迴轉,沒轉幾次就又來了交警,還不是前面那位。司機馬上和交警交涉說剛被罰過,交警要過罰單來看,證實司機所言不虛就走了。
待我們終於找到提貨地點,一下車就圍上一群衣裝筆挺的年輕人,願意用高價以人民幣跟我們換外幣,美元、港幣或日圓。後來才發現不管我們到哪裡,馬上就會有一群人圍上來,都是來拋售人民幣的,和現在人民幣的行情來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囉。結果瀋陽市提貨點已無貨,得等一、兩天貨才會來。因我們行程匆忙,就由任先生和王先生負責提貨,我們則繼續我們的行程。
第一站是去吉林市大姊姊家。到火車站好不容易買到晚上的票,還有一天的時間可以逛逛瀋陽市。不巧下起雨來,傾盆大雨卻澆不熄我們的玩興。我們先去瀋陽故宮,這座建於1625年後金入關前的皇宮,因沒有好好保存,建築外表古舊不說,裡面烏七媽黑,還散發出一股異味,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參觀的津津有味。到了中飯時間,從旅遊書的介紹,我提議去吃老邊餃子館。
因雨大,我們三姊妹就自告奮勇先去找老邊。從故宮出來一路問人,每個路人都說不遠不遠,10分鐘就到,走了半個多小時也不見餐廳,真懷疑大陸全體人民是否都練就一副輕功或飛簷走壁之功。好容易到了,三人傻傻站在門口等服務人員,左等右等,也沒人理。跑去問小姐,說我們有七人,能否幫我們找位子,小姐令人訝異得凶巴巴的不說,竟回我“自己找”,這是什麼態度。
沒法可想,我們這三個來自自由民主國家的小姐只好原始的一個個位子找,看哪一桌快吃完就站在人家旁邊,眼巴巴的盼望他們趕快吃飽走人。等待的同時,又發現裡面還有一間房間,雖然也是客滿,但比外面散坐的容易找到七人桌。於是我們兵分三路,兩人各釘著散桌和大桌,我回故宮去通風報信。剛走過老邊對街,就聽到媽的叫喚聲,這才回過神來,原來他們待雨勢稍小,就趕來和我們會合。父親說是三哥擔心我們三個妹妹,在大陸人生地不熟,深怕我們受騙上當。
我們七人一起等桌又等了約一個小時,好容易房間裡才騰出一個四人桌,大家只好將就了。沒想到吃水餃這事一波三折,小姐說房間裡不能點水餃,只能點飯菜。窮則變,變則通,我就說那我們點外賣水餃,另點飯菜總行吧!大概和老邊沒緣,他們硬不賣水餃給我們。三哥氣得說不吃了,到隔壁一家叫盛京的,門可羅雀,吃了個飽,味道也是不錯,不過折騰了大半天,究竟是沒吃到老邊的水餃。
這是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第一個上餐廳的經驗,父親說正好讓我們學習在這樣的國家成長的青年,是需要怎樣積極進取,競爭力夠強才有飯吃啊。
父親早在87年政府一宣布解嚴,就赴大陸探過親。當時只有他隻身前往,那段經驗經他敘述是充滿震驚與辛酸的。試想與日思夜想,分別37、8年的親人突然破鏡重圓會是怎樣的景象啊,相信心臟不夠強大的人是千萬受不了的。
他一直計畫有機會要帶我們一起去大陸看看。92年我暫時辭掉工作,整裝返台,和家人在台灣會合,我們一行五人於六月初(除了在加拿大的姊妹外),浩浩蕩蕩,經香港到瀋陽,大膽深入匪區。
在瀋陽機場,驗關時有一大堆章要蓋,炎炎夏日,機場又沒有空調,等了許久,只見偌大一個機場,只有我們搭的這一架飛機,好容易出了機場門,接機的人在門口排成一個圓弧形,大姊姊一眼看到父親,就唏哩嘩啦哭了起來。我們拿了行李就跟著來接我們的人上了兩輛車,先到瀋陽機場招待所。計畫是先在這住一晚,第二天得在瀋陽市提了貨再走。
在招待所裡,休息時和大家聊天才慢慢搞清楚了來接機的人是誰。父親在大陸的女兒大姊姊,三爺的兒子三哥,兩個三哥的朋友任先生和王先生,還有司機小朱。以前老覺得父親的山東口音很重,好多同學都聽不懂他講的話,和這些親友們相比,他的口音好懂得多了。大姊姊講話口音渾厚速度又快,三哥則全是含糊的連音,讓我有如置身異國,聽著聽著一不小心就會睡著。令人結舌的是他們搭了16小時的車來瀋陽機場接我們,卻完全沒事一般,令我感覺共產主義在培養人類的耐性上,倒是挺值得學習的。
晚餐是由三哥的朋友任先生做東,點的菜一層又一層,盤子堆的老高,卻都不怎麼美味,飯還是黃色的。剛在台灣大快朵貽,還真令我不知如何舉筷子。
第二天一早,吃過早飯,三哥他們本想先和父親去提了貨再來帶我們的,我們興奮好奇的要跟去,他們只好招了兩輛出租車,跟著小朱的車在瀋陽市東轉西轉去找提貨地點。原來父親來之前已在台灣買了三輛摩拖車,在瀋陽市提貨。三哥他們對瀋陽路段也不熟悉,於是我們三輛車在馬路上迴轉又迴轉,轉到交通警察來了。交警很帥,開著一輛大卡車,拿一個手提喇叭和麥克風,在我們後面大喊“前面的司機同志全過來”,沒有警笛或燈號或任何警告,三輛車就一併被罰了款。罰完款,交警走了,提貨地點還沒找到,三個司機依然故我照迴轉,沒轉幾次就又來了交警,還不是前面那位。司機馬上和交警交涉說剛被罰過,交警要過罰單來看,證實司機所言不虛就走了。
待我們終於找到提貨地點,一下車就圍上一群衣裝筆挺的年輕人,願意用高價以人民幣跟我們換外幣,美元、港幣或日圓。後來才發現不管我們到哪裡,馬上就會有一群人圍上來,都是來拋售人民幣的,和現在人民幣的行情來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語囉。結果瀋陽市提貨點已無貨,得等一、兩天貨才會來。因我們行程匆忙,就由任先生和王先生負責提貨,我們則繼續我們的行程。
第一站是去吉林市大姊姊家。到火車站好不容易買到晚上的票,還有一天的時間可以逛逛瀋陽市。不巧下起雨來,傾盆大雨卻澆不熄我們的玩興。我們先去瀋陽故宮,這座建於1625年後金入關前的皇宮,因沒有好好保存,建築外表古舊不說,裡面烏七媽黑,還散發出一股異味,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參觀的津津有味。到了中飯時間,從旅遊書的介紹,我提議去吃老邊餃子館。
因雨大,我們三姊妹就自告奮勇先去找老邊。從故宮出來一路問人,每個路人都說不遠不遠,10分鐘就到,走了半個多小時也不見餐廳,真懷疑大陸全體人民是否都練就一副輕功或飛簷走壁之功。好容易到了,三人傻傻站在門口等服務人員,左等右等,也沒人理。跑去問小姐,說我們有七人,能否幫我們找位子,小姐令人訝異得凶巴巴的不說,竟回我“自己找”,這是什麼態度。
沒法可想,我們這三個來自自由民主國家的小姐只好原始的一個個位子找,看哪一桌快吃完就站在人家旁邊,眼巴巴的盼望他們趕快吃飽走人。等待的同時,又發現裡面還有一間房間,雖然也是客滿,但比外面散坐的容易找到七人桌。於是我們兵分三路,兩人各釘著散桌和大桌,我回故宮去通風報信。剛走過老邊對街,就聽到媽的叫喚聲,這才回過神來,原來他們待雨勢稍小,就趕來和我們會合。父親說是三哥擔心我們三個妹妹,在大陸人生地不熟,深怕我們受騙上當。
我們七人一起等桌又等了約一個小時,好容易房間裡才騰出一個四人桌,大家只好將就了。沒想到吃水餃這事一波三折,小姐說房間裡不能點水餃,只能點飯菜。窮則變,變則通,我就說那我們點外賣水餃,另點飯菜總行吧!大概和老邊沒緣,他們硬不賣水餃給我們。三哥氣得說不吃了,到隔壁一家叫盛京的,門可羅雀,吃了個飽,味道也是不錯,不過折騰了大半天,究竟是沒吃到老邊的水餃。
這是在社會主義國家的第一個上餐廳的經驗,父親說正好讓我們學習在這樣的國家成長的青年,是需要怎樣積極進取,競爭力夠強才有飯吃啊。
Re: 探親記
吃上了飯,接著得上路了,從瀋陽火車站向吉林市出發。這趟火車之行,我們買的是普通快硬座票,七小時的車程,幾近台北高雄跑來回。
車廂內到處貼著「車內嚴禁吸煙」的標語,所有的男士(可能除了父親之外)都在抽,而且是一根接著一根的抽。七月的東北的還很冷,所有車窗都是關著的,在密閉的車廂裡,香菸繚繞,空氣極端不佳,我們非常努力的忍耐著一切。
火車座椅是三人座面對面,座椅中間一張小几,長度只夠中間及靠窗座椅用。四妹、大姊姊及媽坐一個三人座椅,四妹靠走道,媽靠著窗,父親和三哥坐對面的三人座,父親靠窗,走道坐了一位大漢。我和三妹坐另一個三人座椅的中間及靠窗座。這位坐在四妹對面的大漢不但嗓門大又喳呼的緊,煙當然是沒停過,一看就頗令人生厭。火車上不知為何有許多沒座位的人,但社會主義國家培訓出來的人都很能在夾縫中求生存。靠走道的四妹無法像我們一樣趴在桌上睡,一直睡的很不舒服,沒座位的人一直不斷擠在四妹坐椅旁空出來的一點點小位置上,四妹就盡往裡靠,看著她坐的更不舒服了。她對面的大漢還將脫了鞋的腳伸長放在她座椅旁,然後說這樣感覺舒服多了,今天下的傾盆大雨,他的腳已在水裡泡了一上午,那味兒可真是不敢領教。
我和四妹換了座位,讓她好好睡一下。過不了多久,三妹抱怨起來,原來和我換了座位的四妹身旁又有人擠進去坐,一點點的小位置,擠了好幾個人。不懂這樣會舒服嗎?看他們對我們的抱怨一點不介意,坐的頗自在,真佩服他們。
到吃飯的時間,送熱水的人來了,只見所有的乘客各自將自己的包袱拿出來,包袱裡有家中帶來的鹹菜乾、小黃瓜、蕃茄、饅頭,還有肉,每人還都帶了帶蓋的玻璃杯盛熱水泡茶,大家極自在的喝著茶吃著飯,對面兩個朝鮮族青年則帶了一個便當,裡頭紅色的醬汁八成是辣醬,拿小黃瓜沾著吃,配啤酒,像在自家一般舒適。
在火車上的時間長了,大家就聊了起來,才知道那個臭腳粗大漢是咱們山東老鄉。中途查票人來查了幾次票,一個女人可能嫌他煩,和他起了口角,查票員的嘴慢,女人連珠砲罵的他發火,就檢查起行李來了,說是超出限制,罰那女人10元,她支支吾吾不願意,又被罵了一頓,旁邊的老者推推她要她付錢了事。看來就要查我們的行李時,我趕忙尋找行李放在哪,查票員看看我們就走了,也不知是差別待遇還是他本就只想給那女人一計厲害瞧瞧罷了。
漫長的旅途上,漸漸和這群原本看不順眼的人聊了起來,他們頻頻詢問我們台灣的一切一切,也和我們談起他們的生活。他們對我們帶的照相機、攝影機等尤其有興趣,也很喜歡台灣的零嘴。到站下車時,濃煙味、腳臭味早已不存在,大家熱情的道聲再會,到像是好朋友似的,畢竟都是中國人哪!
到吉林市約是午夜時分,火車站一片漆黑,沒點一盞燈,即使一片烏黑還是看的到車站外滿地的泥濘,許多出租車及旅社派人來車站拉客。為了不讓這些拉客得逞,父親一馬當先往招待所的方向走,我們每人提著個大行李跟在後頭,結果招待所關門了,後來找到一家看來頗簡陋叫松濱的旅社還開著,我們只好勉強住下。
旅社老闆不准男女住一間,父親還追問說“她是我愛人”,回答竟然是“愛人也不准”,怪透了。不過我們也不理他們這些奇怪的規矩,要了兩間房,父母一間,我們三姊妹一間。大姊姊吉林的房子小,住不下我們這麼許多人,三哥和大姊姊將我們安頓妥,就回大姊姊家去了。
一般台胞都住不到這種旅社,因為夠不上標準接待港台同胞及外賓。旅社房間破舊,房裡沒有衛生設備,要到走廊用公共的。躺上床時響聲極大,房門沒有鎖,最奇也怪也的是門正中嵌一大塊透明玻璃,裡外看的清清楚楚,難不成旅社還要查房?我們用大浴巾將他蓋上,別的房間都是裡外一目了然,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切行為都是陽光透明的,不准有任何隱私,由此可見一斑。當晚不論再怎麼不舒適,累了一整天,大家都立馬就睡的又香又甜。
沒想到在睡夢中,感覺有人拉扯我的手,還有許多人在旁邊說話的聲音,我稍稍清醒一點,漆黑中看到一群陌生人在我們房裡。但腦袋還沒回過神來,不知身在何處。又聽到有人說,“起來了,換我們了”,昨晚睡前的景象這才一點一滴的浮現出來。因門沒鎖,不知何時來了這些男子,猛喊我們起床,要我們收拾東西走人,房間歸他們了。張開眼仔細一看,天還沒亮呢,怎麼房間就變成他們的了?而且還逕自闖進房來,嚇死人了。妹妹們也都被這不小的驚嚇嚇醒了,只好摸黑趕緊起床,收拾東西,將房間讓給下一波客人。這個經驗是目前一輩子之最,現在想起來還感到好笑,不知現在的大陸還有這種旅館沒有?
還沒真的探到親就發生這麼多有趣的經驗,可見兩岸的生活真是天南地北的超乎想像。
車廂內到處貼著「車內嚴禁吸煙」的標語,所有的男士(可能除了父親之外)都在抽,而且是一根接著一根的抽。七月的東北的還很冷,所有車窗都是關著的,在密閉的車廂裡,香菸繚繞,空氣極端不佳,我們非常努力的忍耐著一切。
火車座椅是三人座面對面,座椅中間一張小几,長度只夠中間及靠窗座椅用。四妹、大姊姊及媽坐一個三人座椅,四妹靠走道,媽靠著窗,父親和三哥坐對面的三人座,父親靠窗,走道坐了一位大漢。我和三妹坐另一個三人座椅的中間及靠窗座。這位坐在四妹對面的大漢不但嗓門大又喳呼的緊,煙當然是沒停過,一看就頗令人生厭。火車上不知為何有許多沒座位的人,但社會主義國家培訓出來的人都很能在夾縫中求生存。靠走道的四妹無法像我們一樣趴在桌上睡,一直睡的很不舒服,沒座位的人一直不斷擠在四妹坐椅旁空出來的一點點小位置上,四妹就盡往裡靠,看著她坐的更不舒服了。她對面的大漢還將脫了鞋的腳伸長放在她座椅旁,然後說這樣感覺舒服多了,今天下的傾盆大雨,他的腳已在水裡泡了一上午,那味兒可真是不敢領教。
我和四妹換了座位,讓她好好睡一下。過不了多久,三妹抱怨起來,原來和我換了座位的四妹身旁又有人擠進去坐,一點點的小位置,擠了好幾個人。不懂這樣會舒服嗎?看他們對我們的抱怨一點不介意,坐的頗自在,真佩服他們。
到吃飯的時間,送熱水的人來了,只見所有的乘客各自將自己的包袱拿出來,包袱裡有家中帶來的鹹菜乾、小黃瓜、蕃茄、饅頭,還有肉,每人還都帶了帶蓋的玻璃杯盛熱水泡茶,大家極自在的喝著茶吃著飯,對面兩個朝鮮族青年則帶了一個便當,裡頭紅色的醬汁八成是辣醬,拿小黃瓜沾著吃,配啤酒,像在自家一般舒適。
在火車上的時間長了,大家就聊了起來,才知道那個臭腳粗大漢是咱們山東老鄉。中途查票人來查了幾次票,一個女人可能嫌他煩,和他起了口角,查票員的嘴慢,女人連珠砲罵的他發火,就檢查起行李來了,說是超出限制,罰那女人10元,她支支吾吾不願意,又被罵了一頓,旁邊的老者推推她要她付錢了事。看來就要查我們的行李時,我趕忙尋找行李放在哪,查票員看看我們就走了,也不知是差別待遇還是他本就只想給那女人一計厲害瞧瞧罷了。
漫長的旅途上,漸漸和這群原本看不順眼的人聊了起來,他們頻頻詢問我們台灣的一切一切,也和我們談起他們的生活。他們對我們帶的照相機、攝影機等尤其有興趣,也很喜歡台灣的零嘴。到站下車時,濃煙味、腳臭味早已不存在,大家熱情的道聲再會,到像是好朋友似的,畢竟都是中國人哪!
到吉林市約是午夜時分,火車站一片漆黑,沒點一盞燈,即使一片烏黑還是看的到車站外滿地的泥濘,許多出租車及旅社派人來車站拉客。為了不讓這些拉客得逞,父親一馬當先往招待所的方向走,我們每人提著個大行李跟在後頭,結果招待所關門了,後來找到一家看來頗簡陋叫松濱的旅社還開著,我們只好勉強住下。
旅社老闆不准男女住一間,父親還追問說“她是我愛人”,回答竟然是“愛人也不准”,怪透了。不過我們也不理他們這些奇怪的規矩,要了兩間房,父母一間,我們三姊妹一間。大姊姊吉林的房子小,住不下我們這麼許多人,三哥和大姊姊將我們安頓妥,就回大姊姊家去了。
一般台胞都住不到這種旅社,因為夠不上標準接待港台同胞及外賓。旅社房間破舊,房裡沒有衛生設備,要到走廊用公共的。躺上床時響聲極大,房門沒有鎖,最奇也怪也的是門正中嵌一大塊透明玻璃,裡外看的清清楚楚,難不成旅社還要查房?我們用大浴巾將他蓋上,別的房間都是裡外一目了然,在社會主義國家一切行為都是陽光透明的,不准有任何隱私,由此可見一斑。當晚不論再怎麼不舒適,累了一整天,大家都立馬就睡的又香又甜。
沒想到在睡夢中,感覺有人拉扯我的手,還有許多人在旁邊說話的聲音,我稍稍清醒一點,漆黑中看到一群陌生人在我們房裡。但腦袋還沒回過神來,不知身在何處。又聽到有人說,“起來了,換我們了”,昨晚睡前的景象這才一點一滴的浮現出來。因門沒鎖,不知何時來了這些男子,猛喊我們起床,要我們收拾東西走人,房間歸他們了。張開眼仔細一看,天還沒亮呢,怎麼房間就變成他們的了?而且還逕自闖進房來,嚇死人了。妹妹們也都被這不小的驚嚇嚇醒了,只好摸黑趕緊起床,收拾東西,將房間讓給下一波客人。這個經驗是目前一輩子之最,現在想起來還感到好笑,不知現在的大陸還有這種旅館沒有?
還沒真的探到親就發生這麼多有趣的經驗,可見兩岸的生活真是天南地北的超乎想像。
Re: 探親記
被迫起床後,三哥來接我們去大姊姊家。才剛到,就陸續來了很多來看我們的人,鄰居、朋友,大姊姊家不到10坪,這麼一擠,大家全都上了炕,還好當時吉林天氣還挺冷。
東北大部分家庭房屋的格局很簡單,大姊姊家一進門左首是臥房,一個約雙人床的炕佔據2/3的空間,另1/3擺了一個衣櫃,還可以隨時放上一張折疊式餐桌;右首大約只有臥房的1/3大小,只有一口大鍋,底下是那種要蹲在地上燒煤球的爐。
我們住進松花江畔的一家賓館,雖然供熱水有時間限制,但好在每間房裡就有浴室,算差強人意了。白天我們就到大姊姊家,偶爾在近郊玩玩,逛逛商店、公園等,晚上在回賓館睡覺。一般大都在大姊姊家吃飯,因為沒有冰箱,怕剩菜腐壞,每樣菜都極鹹,雖知道這些菜得來不易,卻還是鹹的難以下嚥。
住在內蒙的二爺家裡,黑龍江的四爺家裡及山東老家父親的親朋好友們都不遠千里來看我們,有的年紀很大了,有的還在生病,每天大姊姊小小的家都擠滿了人。聊天時雖然許多話我都聽不懂,常鬧雞同鴨講的笑話,可是每天心裡還是感覺很溫暖。記得一回有位老媽媽說我們穿的都“破破洞洞”的,當時我們三姊妹都穿的挺樸素,襯衣、牛仔褲,但絕沒到“破破洞洞”的地步,因此對她的評語有點訝異,後來才知她原來是誇我們都穿的“普普通通”的,一點也不張揚。
有一位徐媽媽是父親已過世的老朋友徐伯伯在大陸的妻,18歲嫁給徐伯伯後,在民國38年時自願將去台灣的船票讓給徐伯伯的弟弟,自己則終生侍奉公婆,雖然後來也改嫁了,但想起徐伯伯─她初戀的情人時,就淚眼汪汪,讓人好生難過。6、70歲的老姝,還眷戀著半世紀前的情人,中國人因近代戰爭的流離遷徙造成了多少這樣的悲劇。
一天,大姊姊帶著媽媽及我們三姐妹上市場,小小的菜市場,蔬菜水果雖沒有台灣多樣化,卻也算是應有盡有,逛完買完之後,她又帶我們逛商場,商場幾乎沒人,貨物也零落的可憐,根本沒有逛頭。大姊姊還是不斷無目的的要我們看這看那,不顧大家都想走了的意念,直到我們露出了不耐的神色,這才緩緩的帶著我們回家。後來才知道,那天大娘─父親在大陸的妻來了,大姊姊希望他兩能有多點時間獨處,才盡可能的拖延、不帶我們回去。媽媽原也不怎麼高興,但看到大娘後,我想所有的不悅都煙消霧散了吧!父親在民國38年離開家時,才剛生下大姊姊,無奈的交代大娘,若三年還回不來,她即可改嫁。聽說大娘在文革期不堪鬥爭才又改嫁的。看到她,我們都啞然了,她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面容與身形在在顯現出那必定是個淒苦的故事。她看來像父親的老大姊,臉上佈滿了皺紋,一頭銀灰的短髮像學生般夾上髮夾,合握著粗糙的雙手,一身舊藍布中山裝,話不多,鄉音極重,我們都聽不太懂,想必和父親的談話間已流過淚,和年輕的媽媽一比之下,簡直不像是會出現在同一個時空下的人。
住在吉林的表哥表嫂夫妻兩都在文化機構工作,和我們聊得非常開心,小表姪還拿來他的集郵冊和我們分享。表嫂帶著病、和工作單位請了假,每天來幫忙做飯菜。每天來看我們的人擠的水洩不通,吃飯時屋子裡坐不下,就在門口擺上桌子,也有人站著吃。20多歲內蒙來的一個外甥,小孩都有了,喊我們姨婆時,真是嚇的人花容失色,大陸真是不能來啊,光是輩份就催的人老啊!四爺家來的人打扮、說話都比較時髦,也許接近俄羅斯邊境,眼界也不一般些。這些親戚都是搭了幾天幾夜的車老遠趕來會我們的,讓人想起來就感動。
在吉林這濃郁的人情味中浸泡著,完全沒感覺到時光飛逝,不知不覺就到了要分離的時候了,這些天大娘敦厚的個性,大姊姊殷切的招待,外甥女小燕童稚可愛的一舉一動,及這一大幫子親戚朋友的熱情,在我們心中久久消化不了。臨走前,大家還挨家挨戶來送禮,連大姊姊工作單位的廠長、主任都來送行並送了厚禮,還有要我們捎信給他們在台灣的親人的,搞的場面既熱鬧又隆重。
離別那晚,表嫂一家一路送到車站,還是終須一別。計畫是當晚搭夜車至安圖三爺處,父母、大姊姊及三哥坐軟臥,我們三姐妹坐硬臥。小燕後來來信說我們離開那天她哭慘了,這一切對她來講毋寧像是一場夢,其實對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東北大部分家庭房屋的格局很簡單,大姊姊家一進門左首是臥房,一個約雙人床的炕佔據2/3的空間,另1/3擺了一個衣櫃,還可以隨時放上一張折疊式餐桌;右首大約只有臥房的1/3大小,只有一口大鍋,底下是那種要蹲在地上燒煤球的爐。
我們住進松花江畔的一家賓館,雖然供熱水有時間限制,但好在每間房裡就有浴室,算差強人意了。白天我們就到大姊姊家,偶爾在近郊玩玩,逛逛商店、公園等,晚上在回賓館睡覺。一般大都在大姊姊家吃飯,因為沒有冰箱,怕剩菜腐壞,每樣菜都極鹹,雖知道這些菜得來不易,卻還是鹹的難以下嚥。
住在內蒙的二爺家裡,黑龍江的四爺家裡及山東老家父親的親朋好友們都不遠千里來看我們,有的年紀很大了,有的還在生病,每天大姊姊小小的家都擠滿了人。聊天時雖然許多話我都聽不懂,常鬧雞同鴨講的笑話,可是每天心裡還是感覺很溫暖。記得一回有位老媽媽說我們穿的都“破破洞洞”的,當時我們三姊妹都穿的挺樸素,襯衣、牛仔褲,但絕沒到“破破洞洞”的地步,因此對她的評語有點訝異,後來才知她原來是誇我們都穿的“普普通通”的,一點也不張揚。
有一位徐媽媽是父親已過世的老朋友徐伯伯在大陸的妻,18歲嫁給徐伯伯後,在民國38年時自願將去台灣的船票讓給徐伯伯的弟弟,自己則終生侍奉公婆,雖然後來也改嫁了,但想起徐伯伯─她初戀的情人時,就淚眼汪汪,讓人好生難過。6、70歲的老姝,還眷戀著半世紀前的情人,中國人因近代戰爭的流離遷徙造成了多少這樣的悲劇。
一天,大姊姊帶著媽媽及我們三姐妹上市場,小小的菜市場,蔬菜水果雖沒有台灣多樣化,卻也算是應有盡有,逛完買完之後,她又帶我們逛商場,商場幾乎沒人,貨物也零落的可憐,根本沒有逛頭。大姊姊還是不斷無目的的要我們看這看那,不顧大家都想走了的意念,直到我們露出了不耐的神色,這才緩緩的帶著我們回家。後來才知道,那天大娘─父親在大陸的妻來了,大姊姊希望他兩能有多點時間獨處,才盡可能的拖延、不帶我們回去。媽媽原也不怎麼高興,但看到大娘後,我想所有的不悅都煙消霧散了吧!父親在民國38年離開家時,才剛生下大姊姊,無奈的交代大娘,若三年還回不來,她即可改嫁。聽說大娘在文革期不堪鬥爭才又改嫁的。看到她,我們都啞然了,她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面容與身形在在顯現出那必定是個淒苦的故事。她看來像父親的老大姊,臉上佈滿了皺紋,一頭銀灰的短髮像學生般夾上髮夾,合握著粗糙的雙手,一身舊藍布中山裝,話不多,鄉音極重,我們都聽不太懂,想必和父親的談話間已流過淚,和年輕的媽媽一比之下,簡直不像是會出現在同一個時空下的人。
住在吉林的表哥表嫂夫妻兩都在文化機構工作,和我們聊得非常開心,小表姪還拿來他的集郵冊和我們分享。表嫂帶著病、和工作單位請了假,每天來幫忙做飯菜。每天來看我們的人擠的水洩不通,吃飯時屋子裡坐不下,就在門口擺上桌子,也有人站著吃。20多歲內蒙來的一個外甥,小孩都有了,喊我們姨婆時,真是嚇的人花容失色,大陸真是不能來啊,光是輩份就催的人老啊!四爺家來的人打扮、說話都比較時髦,也許接近俄羅斯邊境,眼界也不一般些。這些親戚都是搭了幾天幾夜的車老遠趕來會我們的,讓人想起來就感動。
在吉林這濃郁的人情味中浸泡著,完全沒感覺到時光飛逝,不知不覺就到了要分離的時候了,這些天大娘敦厚的個性,大姊姊殷切的招待,外甥女小燕童稚可愛的一舉一動,及這一大幫子親戚朋友的熱情,在我們心中久久消化不了。臨走前,大家還挨家挨戶來送禮,連大姊姊工作單位的廠長、主任都來送行並送了厚禮,還有要我們捎信給他們在台灣的親人的,搞的場面既熱鬧又隆重。
離別那晚,表嫂一家一路送到車站,還是終須一別。計畫是當晚搭夜車至安圖三爺處,父母、大姊姊及三哥坐軟臥,我們三姐妹坐硬臥。小燕後來來信說我們離開那天她哭慘了,這一切對她來講毋寧像是一場夢,其實對我們又何嘗不是呢!
Re: 探親記
第一次坐臥車,正想好好睡一覺,沒想到床位正在廁所旁邊。大陸的廁所是不必標示的,只要循味找去,絕不會錯。這味令我久久不能成眠,好容易昏昏睡了一個多鐘頭,不知到了哪站,上來一群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坐我床上,抽煙聊天,完全不鳥我的存在。我忍了又忍,實在無法入睡,火大了,準備起來罵人。先火爆的問他們有沒有買票,為什麼沒有自己的位置,結果大家都有票──站票,我感覺有點不好意思,索性不睡了,乾脆起來和他們一起聊吧。
這6、7個人年紀都頗輕,大約26、7歲吧,都是鐵路工人,要到敦化,在我們要去的安圖前兩站。夜裡1、2點鐘大家閒聊起來,當他們知道我是從台灣來的,突然一片靜默,空氣中充滿了侷促不安,過了一會,有一個年紀稍長的工人問我有沒有台幣,可以借他看看嗎?看他們這麼好奇,我拿出了100、500、及1000元台幣,每人都翻來覆去的仔細看了個夠,好像這些紙張可能會出其不意的變魔法似的。接著自然的氛圍又回復了,他們開始問台灣青年一個月掙多少錢,及許多台灣民生的問題,房租、開銷一個月要多少錢等。雖不在台灣生活,這些問題我還答的出來,接著問題越來越實際了,台灣豬肉一斤多少,雞蛋、米的價錢等,這些即使將我在美國的數據換算成台幣我都無法回答。看我答不出來,這群人中年紀較輕的一個就說,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有錢人家的小姐,大家閨秀,家裡一定有請傭人,怎麼會知道這些個呢?幫我這對民生問題從不研究的人解了圍。
這時妹妹也起來了,原來被他們的煙燻的無法睡。我們開始聊起兩岸住家、娛樂生活的比較,一個說他一家老小住一個兩、三平方米的房子,吃飯、睡覺都在裡面,另一個好些,有個4、5平方米的房子。他們的娛樂生活非常單純,頂多唱唱卡拉OK ,打打麻將,跳個Disco。有人問到妹妹一個月掙多少錢,扣掉房錢、雜費還剩多少,又有人問到我,妹妹說我住美國,和台灣的生活水準又不一樣,這時大家就又都靜默了。看來這些工人對民生問題非常敏感,老要拿他們的社會主義和我們比比,結果總是顯出羨慕之情,還是資本主義好吧!
火車到敦化時,他們下了車,還叮囑我們再兩站就到安圖了,別坐過站了。和他們道別後,已經五點多鐘,天也大亮了,窗外是一片大草原,在晨光照耀下,田野裡一股嵐煙,景色很美,不過想必很冷。一夜沒睡,我疲倦的躺回床上。
三哥在到安圖前醒來把我們搖醒,他又去叫睡房間臥舖的爸媽們。到安圖約6點多,仁大哥、朱先生及一些不認識的人來接我們,先到一間招待所讓大家梳洗一番,吃頓早餐。早餐非常豐盛,有稀飯、炒蛋,韓國泡菜及很多熱氣騰騰的菜,饅頭尤其出乎意料之外的白,大家吃得很高興。
安圖縣地處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南,長白山北麓,鴨綠、松花、圖門三江都源於長白山上的天池。這兒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年平均溫只有攝氏2、3度。居民大多是朝鮮族,到處豎立韓文招牌,滿街講的是聽不懂的韓語,很異族風味。
三哥家在安圖縣的新合鄉,還得再坐兩個小時的車。從安圖到新合鄉沒馬路,一望無際的黃泥巴路,一坑一窪,吉普車帶著我們及塞的滿滿的一大堆菜,震啊晃啊,大家都頭昏了,妹妹在台就有暈車的毛病,這麼一趟路,真把胃裡所有隔夜的都震出來了,才好容易到了新合鄉。
這可真是到了鄉下囉,意外的是新合鄉downtown竟有一條柏油路,不過只有短短一段,家家戶戶門口還是泥巴路。人們和雞、鴨、牛、豬共用街道,走路可得仔細小心。居民大多是種田的莊稼漢,個個皮膚曬成古銅顏色,小孩也不例外。到三哥家隔壁,有位老先生白鬍子長到胸前,很像張大千,一個老太太,牙齒掉光了,張了嘴伊呀哇啦的說著話,我一句也聽不懂,大概是說歡迎我們來吧!一路上大部分住家都是麥梗泥巴蓋的,不知下起大雨來可怎麼辦。三哥家算是鄉里富有的人家吧,磚頭蓋的房子,用木頭圍了一方小院,院裡雞、鴨及雞屎、鴨屎滿滿滿,屋裡則亂糟糟的。三嫂一人帶四個孩子,想來也沒啥時間整理。
我們三姊妹趁亂到downtown去轉轉,整條大街只有幾家店舖,一些賣菜攤子,一家“美容院”。店舖裡開了扇小窗,沒點燈,黑漆漆的,賣些什麼東西都看不清楚,才準備仔細看看到底有什麼貨,就被一股難以形容的臭味烘了出來。街邊上擺了張老舊的撞球枱,幾個年輕人正在那兒玩,除此之外就沒什麼別的地方可去了。
午餐也是異常豐盛,三哥家隔壁他拜把的兄弟也來幫忙,他老婆看來知書達禮,幫三嫂張羅一桌酒席,吃飯席間也落落大方,敬酒、上菜表現合宜。原來三哥這個拜把以前是老師,有點文化,他們自己種的蒜苗,自製的醬汁,大家吃的讚不絕口。時剛過端午沒多久,難得吃到家鄉粽,是一種用粘米包的粽子,中間包了一顆棗,米裡還摻了沙,難吃之極。爸很高興吃到他兒時記憶裡好吃的麵餅,約一張普通信紙大小,內裡好多層,翻開後很大一張,我吃了也感覺不怎麼樣。菜色倒是很多,雞、鴨、魚、肉、蛋應有盡有,當然也少不了韓國泡菜。
吃完中飯,我們又得趕路去大哥、二哥家,他們住在安圖縣營林大隊,又是兩個多鐘頭車程,路比剛才的黃泥路還糟,而且天公不做美,竟下起大雨來,這一來可好,滿地泥濘不說,車裡也下起雨來,於是只好在車裡打傘,我們身上又是泥又是雨,一陣涼意襲來,頭天晚上沒睡好,我竟然撐著傘在車上睏著了。
這6、7個人年紀都頗輕,大約26、7歲吧,都是鐵路工人,要到敦化,在我們要去的安圖前兩站。夜裡1、2點鐘大家閒聊起來,當他們知道我是從台灣來的,突然一片靜默,空氣中充滿了侷促不安,過了一會,有一個年紀稍長的工人問我有沒有台幣,可以借他看看嗎?看他們這麼好奇,我拿出了100、500、及1000元台幣,每人都翻來覆去的仔細看了個夠,好像這些紙張可能會出其不意的變魔法似的。接著自然的氛圍又回復了,他們開始問台灣青年一個月掙多少錢,及許多台灣民生的問題,房租、開銷一個月要多少錢等。雖不在台灣生活,這些問題我還答的出來,接著問題越來越實際了,台灣豬肉一斤多少,雞蛋、米的價錢等,這些即使將我在美國的數據換算成台幣我都無法回答。看我答不出來,這群人中年紀較輕的一個就說,人家一看就知道是有錢人家的小姐,大家閨秀,家裡一定有請傭人,怎麼會知道這些個呢?幫我這對民生問題從不研究的人解了圍。
這時妹妹也起來了,原來被他們的煙燻的無法睡。我們開始聊起兩岸住家、娛樂生活的比較,一個說他一家老小住一個兩、三平方米的房子,吃飯、睡覺都在裡面,另一個好些,有個4、5平方米的房子。他們的娛樂生活非常單純,頂多唱唱卡拉OK ,打打麻將,跳個Disco。有人問到妹妹一個月掙多少錢,扣掉房錢、雜費還剩多少,又有人問到我,妹妹說我住美國,和台灣的生活水準又不一樣,這時大家就又都靜默了。看來這些工人對民生問題非常敏感,老要拿他們的社會主義和我們比比,結果總是顯出羨慕之情,還是資本主義好吧!
火車到敦化時,他們下了車,還叮囑我們再兩站就到安圖了,別坐過站了。和他們道別後,已經五點多鐘,天也大亮了,窗外是一片大草原,在晨光照耀下,田野裡一股嵐煙,景色很美,不過想必很冷。一夜沒睡,我疲倦的躺回床上。
三哥在到安圖前醒來把我們搖醒,他又去叫睡房間臥舖的爸媽們。到安圖約6點多,仁大哥、朱先生及一些不認識的人來接我們,先到一間招待所讓大家梳洗一番,吃頓早餐。早餐非常豐盛,有稀飯、炒蛋,韓國泡菜及很多熱氣騰騰的菜,饅頭尤其出乎意料之外的白,大家吃得很高興。
安圖縣地處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南,長白山北麓,鴨綠、松花、圖門三江都源於長白山上的天池。這兒群山起伏,溝壑縱橫,年平均溫只有攝氏2、3度。居民大多是朝鮮族,到處豎立韓文招牌,滿街講的是聽不懂的韓語,很異族風味。
三哥家在安圖縣的新合鄉,還得再坐兩個小時的車。從安圖到新合鄉沒馬路,一望無際的黃泥巴路,一坑一窪,吉普車帶著我們及塞的滿滿的一大堆菜,震啊晃啊,大家都頭昏了,妹妹在台就有暈車的毛病,這麼一趟路,真把胃裡所有隔夜的都震出來了,才好容易到了新合鄉。
這可真是到了鄉下囉,意外的是新合鄉downtown竟有一條柏油路,不過只有短短一段,家家戶戶門口還是泥巴路。人們和雞、鴨、牛、豬共用街道,走路可得仔細小心。居民大多是種田的莊稼漢,個個皮膚曬成古銅顏色,小孩也不例外。到三哥家隔壁,有位老先生白鬍子長到胸前,很像張大千,一個老太太,牙齒掉光了,張了嘴伊呀哇啦的說著話,我一句也聽不懂,大概是說歡迎我們來吧!一路上大部分住家都是麥梗泥巴蓋的,不知下起大雨來可怎麼辦。三哥家算是鄉里富有的人家吧,磚頭蓋的房子,用木頭圍了一方小院,院裡雞、鴨及雞屎、鴨屎滿滿滿,屋裡則亂糟糟的。三嫂一人帶四個孩子,想來也沒啥時間整理。
我們三姊妹趁亂到downtown去轉轉,整條大街只有幾家店舖,一些賣菜攤子,一家“美容院”。店舖裡開了扇小窗,沒點燈,黑漆漆的,賣些什麼東西都看不清楚,才準備仔細看看到底有什麼貨,就被一股難以形容的臭味烘了出來。街邊上擺了張老舊的撞球枱,幾個年輕人正在那兒玩,除此之外就沒什麼別的地方可去了。
午餐也是異常豐盛,三哥家隔壁他拜把的兄弟也來幫忙,他老婆看來知書達禮,幫三嫂張羅一桌酒席,吃飯席間也落落大方,敬酒、上菜表現合宜。原來三哥這個拜把以前是老師,有點文化,他們自己種的蒜苗,自製的醬汁,大家吃的讚不絕口。時剛過端午沒多久,難得吃到家鄉粽,是一種用粘米包的粽子,中間包了一顆棗,米裡還摻了沙,難吃之極。爸很高興吃到他兒時記憶裡好吃的麵餅,約一張普通信紙大小,內裡好多層,翻開後很大一張,我吃了也感覺不怎麼樣。菜色倒是很多,雞、鴨、魚、肉、蛋應有盡有,當然也少不了韓國泡菜。
吃完中飯,我們又得趕路去大哥、二哥家,他們住在安圖縣營林大隊,又是兩個多鐘頭車程,路比剛才的黃泥路還糟,而且天公不做美,竟下起大雨來,這一來可好,滿地泥濘不說,車裡也下起雨來,於是只好在車裡打傘,我們身上又是泥又是雨,一陣涼意襲來,頭天晚上沒睡好,我竟然撐著傘在車上睏著了。
Re: 探親記
到了大哥家,第一件事就是去看三娘。三娘中風已是半身癱瘓,坐在床上,見了我們,也沒說話,直掉眼淚。大哥也是中風半身不遂,但還可以走路,一直沒停的和我們說著什麼。其實這次探親最主要的目的是來看三爺的,爸爸在台接到三爺病重的消息,就急匆匆的趕來大陸,沒想到還是晚了一步;我們到了瀋陽,就聽說三爺已經走了。
1949年三爺和爸爸原來是一起從青島上船來台灣的,沒料到中途因三爺另有任務,和爸爸說好暫時分開,到海南島會合。這一暫時,就是30個年頭,直到爸爸在解嚴之後回到大陸,才知道三爺輾轉又回山東去的經過。
爸拿出各種金飾禮品,我們也拿出巧克力等各式禮物分給大家。爸媽這時已很累了,就到我們休息的房裡睡下了。妹妹們不知何時也都各自去休息了,剩我一人聽大哥講了很久,大哥鄉音很重,好在講的很慢,能聽懂一些,但都不記得說些什麼了。
第二天,爸要給三爺上墳。三爺的墳是剛砌好的,泥土還很鬆軟,連墓碑都沒立。爸在黃紙上用毛筆寫上三爺的牌位。三爺的墳在田地中間,田裡還種有許多蔬菜。放眼望去,一畦畦堆的高高的泥土,此起彼落的錯落在田地裡,原來鄉間的習慣是人死了就埋在自己的田裡,守著自己的地。
我們燒了紙,向三爺拜了三拜,爸傷心的頭都昏了。我為了錄影,只拜了兩揖,怕大夥都走了,找不到回去的路,欠了一揖不知何時再還三爺。
回到大哥家,慢慢的和這些從未謀面的親戚熟悉起來。大哥大嫂膝下無子女。二哥二嫂有三個孩子,兩男一女,大男孩18歲,過繼給大哥大嫂家,但還住二哥家,非常聰明、聽話又能幹活的孩子。老二是個女孩,16歲的秋梅,聰明、大方,一點不扭捏,和我們聊得很開心,也挺能幹活,考上了學校家裡不給念,在家照顧三娘,放牛等活也都得幹。小兒子小二約11、2歲,老實可愛得不得了,在小學唸書。三哥三嫂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老大女孩約16歲,非常聽話,也過繼給了大哥大嫂,但還住自己家。老二約11、2歲男孩,老三女孩約8歲吧,老么一歲多很怕生。這些可愛的我的姪兒、姪女兒們一開口,就像老一輩的人似的,滿口山東腔,叫“媽”做“牟”,叫我們“姑”做“鍋”,真好玩。
這次來安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上墳,鄉裡完全沒地方可去,也沒事可做。爸、媽每天就是和鄉裡的人們聊天,鄉裡鄰居們對我們好奇不已,每天天沒亮,我們都還在炕上睡著,就進屋來看我們了。烏漆嚜黑的認不出誰是誰,我們三姊妹們頭外腳內的在炕上排排睡,這些鄉裡人,大多是老太太們,倒是挺別出新裁,用手一個個摸我們的臉來辨別這是老幾,每天早晨臉就被這些人摸著摸著醒轉來。
鄉裡沒有自來水,大哥家門外有一個老式手壓的幫浦給水,我們得用臉盆接水,就在門外洗臉刷牙,每天除了進家裡摸我們起床的老太太們,門外還圍了一大群“觀”眾,也不知是稀奇我們台胞,還是稀奇我們洗臉刷牙這件事。從地底打上來的水,即使在七月份的長白山麓下,還是冰涼冰涼的,大嫂每早都幫我們先燒好水,好讓我們有熱水洗臉。
一天,我們心血來潮,想到田裡去看牛。秋梅領隊,帶著這三個城裡來的姑,興致勃勃的上路前,卻來了個難題,滿地的泥濘深及腳踝,我們的鞋不合適啊。只見嫂子們馬上將他們腳上的雨鞋脫下來給我們穿,但都不合腳,於是我們得先去買雨鞋,這麼一折騰,又花了老長時間。
在長白山腳下,空氣新鮮的早晨,遠山近水,腳下踩著泥濘地,只見路上老牛拖車,老先生穿著青布衣褲,光腳扛著一大把草,這風景將我們帶入比小時候台灣鄉間還要古老的年代。陡然間風景剎變,走進我們三個穿著T-shirt,牛仔褲,帶著攝影機,照相機,不合時宜的人來,破壞了這大自然的風光。秋梅一路細心的介紹各種植物,看我們似乎什麼也不懂,連豬也要介紹一下。
另一天,我們想幫哥哥們每家照一張全家福,再照個大合照,想起應先將每個嫂子打扮一番。不料才剛拿出口紅來,大嫂一見就跑了,到房裡去整理頭髮及身上穿的衣褲,要幫她畫口紅,怎麼也不好意思,說她結婚時都沒擦,臉都羞紅了。在我們一再地要求下,終於畫好了,出了房門,二嫂、三嫂看了笑得眼淚都出來了。照完大哥家,輪到二嫂畫口紅,她也是怎麼也不給擦,不知跑到哪去躲起來,大家笑到肚子痛。只好先給三嫂畫,三哥家的先照。幫大嫂和三嫂塗口紅時,已被他們嘴裡的味,和口裡的牙燻昏嚇呆了,等到幫二嫂畫時,才知大嫂、三嫂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二嫂一口端出是彩色的牙,嘴裡的味更是一絕,難怪大家夥每天早上看我們刷牙覺著稀奇呢!真不知他們是否從不接吻?不論如何,好不容易三個嫂子都打扮妥,大合照也圓滿成功達成。
在大哥家一住就一個禮拜了,其間大嫂忙裡忙外,從燒水給我們梳洗用,招呼一大家子吃飯,到照顧三娘,上上下下都是她張羅,而且一直掛著張笑臉,唯恐招待不週,真是沒話說的賢淑。可是家中衛生環境太糟,不能洗澡不說,連上廁所都是大問題。後來我的右邊脖子長了一顆大瘤,這瘤愈長愈大,到比一顆櫻桃還大點,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鄉下沒醫生,他們請了個赤腳大夫來,原來應該是個獸醫吧,看了我的情況,說是火氣大,不礙事,準備給我打一針就好。
在這偏遠地帶,衛生情況這麼差,我當然是不願在此打針的。赤腳大夫的針筒是玻璃的,用完消毒了事,針頭倒還好不重複使用,即使如此,我還是堅決不打。可是聽說遠來的客要打針,屋裡很快就擠滿了人,大家爭先恐後的來看,我堅持不打,赤腳大夫很難看,好像於他的名譽有損,這些觀眾也挺失望。於是我只好不顧自己的性命,在眾望所歸中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點滴。
大家又在這鄉間玩了幾天,打麻將、玩樸克,而我脖子上的瘤也一直沒好。又過了幾天,爸要三哥給我們買機票到北京,沒想到三哥沒答應,含糊不清的推託著,這樣又過了幾天,眼見我脖子上的瘤一直不消,爸終於沈不住氣,和三哥粗聲粗氣的說他要再不買,我們自己去買票了。知道三哥他們實在是不捨得我們走,再三的像軟禁般將我們留在這,但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我們早晚得離開啊!
就這樣,三哥不得不幫我們買好了從延吉到北京的機票。上了飛機,爸嘆了口氣,說以後再也不會來了。算是圓滿的探親就這麼結束了,唯一的遺憾是沒能見到三爺的最後一面。
1949年三爺和爸爸原來是一起從青島上船來台灣的,沒料到中途因三爺另有任務,和爸爸說好暫時分開,到海南島會合。這一暫時,就是30個年頭,直到爸爸在解嚴之後回到大陸,才知道三爺輾轉又回山東去的經過。
爸拿出各種金飾禮品,我們也拿出巧克力等各式禮物分給大家。爸媽這時已很累了,就到我們休息的房裡睡下了。妹妹們不知何時也都各自去休息了,剩我一人聽大哥講了很久,大哥鄉音很重,好在講的很慢,能聽懂一些,但都不記得說些什麼了。
第二天,爸要給三爺上墳。三爺的墳是剛砌好的,泥土還很鬆軟,連墓碑都沒立。爸在黃紙上用毛筆寫上三爺的牌位。三爺的墳在田地中間,田裡還種有許多蔬菜。放眼望去,一畦畦堆的高高的泥土,此起彼落的錯落在田地裡,原來鄉間的習慣是人死了就埋在自己的田裡,守著自己的地。
我們燒了紙,向三爺拜了三拜,爸傷心的頭都昏了。我為了錄影,只拜了兩揖,怕大夥都走了,找不到回去的路,欠了一揖不知何時再還三爺。
回到大哥家,慢慢的和這些從未謀面的親戚熟悉起來。大哥大嫂膝下無子女。二哥二嫂有三個孩子,兩男一女,大男孩18歲,過繼給大哥大嫂家,但還住二哥家,非常聰明、聽話又能幹活的孩子。老二是個女孩,16歲的秋梅,聰明、大方,一點不扭捏,和我們聊得很開心,也挺能幹活,考上了學校家裡不給念,在家照顧三娘,放牛等活也都得幹。小兒子小二約11、2歲,老實可愛得不得了,在小學唸書。三哥三嫂有四個孩子,兩男兩女,老大女孩約16歲,非常聽話,也過繼給了大哥大嫂,但還住自己家。老二約11、2歲男孩,老三女孩約8歲吧,老么一歲多很怕生。這些可愛的我的姪兒、姪女兒們一開口,就像老一輩的人似的,滿口山東腔,叫“媽”做“牟”,叫我們“姑”做“鍋”,真好玩。
這次來安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上墳,鄉裡完全沒地方可去,也沒事可做。爸、媽每天就是和鄉裡的人們聊天,鄉裡鄰居們對我們好奇不已,每天天沒亮,我們都還在炕上睡著,就進屋來看我們了。烏漆嚜黑的認不出誰是誰,我們三姊妹們頭外腳內的在炕上排排睡,這些鄉裡人,大多是老太太們,倒是挺別出新裁,用手一個個摸我們的臉來辨別這是老幾,每天早晨臉就被這些人摸著摸著醒轉來。
鄉裡沒有自來水,大哥家門外有一個老式手壓的幫浦給水,我們得用臉盆接水,就在門外洗臉刷牙,每天除了進家裡摸我們起床的老太太們,門外還圍了一大群“觀”眾,也不知是稀奇我們台胞,還是稀奇我們洗臉刷牙這件事。從地底打上來的水,即使在七月份的長白山麓下,還是冰涼冰涼的,大嫂每早都幫我們先燒好水,好讓我們有熱水洗臉。
一天,我們心血來潮,想到田裡去看牛。秋梅領隊,帶著這三個城裡來的姑,興致勃勃的上路前,卻來了個難題,滿地的泥濘深及腳踝,我們的鞋不合適啊。只見嫂子們馬上將他們腳上的雨鞋脫下來給我們穿,但都不合腳,於是我們得先去買雨鞋,這麼一折騰,又花了老長時間。
在長白山腳下,空氣新鮮的早晨,遠山近水,腳下踩著泥濘地,只見路上老牛拖車,老先生穿著青布衣褲,光腳扛著一大把草,這風景將我們帶入比小時候台灣鄉間還要古老的年代。陡然間風景剎變,走進我們三個穿著T-shirt,牛仔褲,帶著攝影機,照相機,不合時宜的人來,破壞了這大自然的風光。秋梅一路細心的介紹各種植物,看我們似乎什麼也不懂,連豬也要介紹一下。
另一天,我們想幫哥哥們每家照一張全家福,再照個大合照,想起應先將每個嫂子打扮一番。不料才剛拿出口紅來,大嫂一見就跑了,到房裡去整理頭髮及身上穿的衣褲,要幫她畫口紅,怎麼也不好意思,說她結婚時都沒擦,臉都羞紅了。在我們一再地要求下,終於畫好了,出了房門,二嫂、三嫂看了笑得眼淚都出來了。照完大哥家,輪到二嫂畫口紅,她也是怎麼也不給擦,不知跑到哪去躲起來,大家笑到肚子痛。只好先給三嫂畫,三哥家的先照。幫大嫂和三嫂塗口紅時,已被他們嘴裡的味,和口裡的牙燻昏嚇呆了,等到幫二嫂畫時,才知大嫂、三嫂根本就是小巫見大巫,二嫂一口端出是彩色的牙,嘴裡的味更是一絕,難怪大家夥每天早上看我們刷牙覺著稀奇呢!真不知他們是否從不接吻?不論如何,好不容易三個嫂子都打扮妥,大合照也圓滿成功達成。
在大哥家一住就一個禮拜了,其間大嫂忙裡忙外,從燒水給我們梳洗用,招呼一大家子吃飯,到照顧三娘,上上下下都是她張羅,而且一直掛著張笑臉,唯恐招待不週,真是沒話說的賢淑。可是家中衛生環境太糟,不能洗澡不說,連上廁所都是大問題。後來我的右邊脖子長了一顆大瘤,這瘤愈長愈大,到比一顆櫻桃還大點,大家都不知如何是好。鄉下沒醫生,他們請了個赤腳大夫來,原來應該是個獸醫吧,看了我的情況,說是火氣大,不礙事,準備給我打一針就好。
在這偏遠地帶,衛生情況這麼差,我當然是不願在此打針的。赤腳大夫的針筒是玻璃的,用完消毒了事,針頭倒還好不重複使用,即使如此,我還是堅決不打。可是聽說遠來的客要打針,屋裡很快就擠滿了人,大家爭先恐後的來看,我堅持不打,赤腳大夫很難看,好像於他的名譽有損,這些觀眾也挺失望。於是我只好不顧自己的性命,在眾望所歸中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點滴。
大家又在這鄉間玩了幾天,打麻將、玩樸克,而我脖子上的瘤也一直沒好。又過了幾天,爸要三哥給我們買機票到北京,沒想到三哥沒答應,含糊不清的推託著,這樣又過了幾天,眼見我脖子上的瘤一直不消,爸終於沈不住氣,和三哥粗聲粗氣的說他要再不買,我們自己去買票了。知道三哥他們實在是不捨得我們走,再三的像軟禁般將我們留在這,但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我們早晚得離開啊!
就這樣,三哥不得不幫我們買好了從延吉到北京的機票。上了飛機,爸嘆了口氣,說以後再也不會來了。算是圓滿的探親就這麼結束了,唯一的遺憾是沒能見到三爺的最後一面。
Re: 探親記
啊?92年的大陆是这个样子的么?二姨,你要是不写出来,连我都不清楚那个时候社会是这样的,哈哈。挺有意思的!有时间再回来看看吧,转眼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吉林包括大陆真的是翻天复的地的变化了----比起你回来时。
只是可惜岁月已将我催老,还真是怀念你回来时我的无忧无虑。如今,吉林的旅店已遍地都是,而且是24小时热水,再没有透明的玻璃,连床都是好多种选择,吃的、喝的、还有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只要有时间,玩的地方还真不少,户外运动也很多。可惜那一年大姨和小姨没有回来,完全体会不到和现如今的差异。这就是历史给中国人民宝贵而丰富的阅历,让那么多的中国人在不同时期历练了自己,体会了不同的生活。我应该很是庆幸,自己是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期,没有长辈的辛酸经历。我看到的,只是国家逐步的富裕,没有战争,没有文革,没有曾经的骨肉分离。但是如果没有那段历史,我便不会懂得珍惜,现在我很珍惜自己的生活,更珍惜我的亲人------在远方的你们!我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我们彼此通信,知道大家平安,幸福。这些已经足够了,比起我的长辈,我更幸运,我已知足!
只是可惜岁月已将我催老,还真是怀念你回来时我的无忧无虑。如今,吉林的旅店已遍地都是,而且是24小时热水,再没有透明的玻璃,连床都是好多种选择,吃的、喝的、还有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只要有时间,玩的地方还真不少,户外运动也很多。可惜那一年大姨和小姨没有回来,完全体会不到和现如今的差异。这就是历史给中国人民宝贵而丰富的阅历,让那么多的中国人在不同时期历练了自己,体会了不同的生活。我应该很是庆幸,自己是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时期,没有长辈的辛酸经历。我看到的,只是国家逐步的富裕,没有战争,没有文革,没有曾经的骨肉分离。但是如果没有那段历史,我便不会懂得珍惜,现在我很珍惜自己的生活,更珍惜我的亲人------在远方的你们!我们虽然远隔万里,但是我们彼此通信,知道大家平安,幸福。这些已经足够了,比起我的长辈,我更幸运,我已知足!
Re: 探親記
時光飛逝 隨便一個回憶都是一個decade!
92'年 恐怖! 是20年了
92'年我也是剛自美唸書回台 台灣的生活還來不及適應 就整裝待發的去大陸東北探親了
還剪掉我留了一頭的長髮(因為爸說那裡很難洗澡 更別說洗頭了)
這些年到中國這麼多次 也唯有這次的探親給我相當大的震撼及深刻記憶
雖然許多細節都忘光了 但許多畫面及片段卻永遠無法忘記
在火車上對面的山東大漢 還記得他對我說的話"小青年 妳穿這旅遊鞋腳不烏嗎? 要不 鞋脫了也伸腿放我這來舒坦舒坦"
在吉林第一次看到小燕的印象 一張天真燦爛可愛的小臉蛋 大概是小三的年紀 活碰亂跳的拉著我們到處玩耍
在安圖溝子裏的茅房 打著手電筒在掛著一本舊書 架高的木板上 雙腳支撐對著下方空投
還有從小聽爸說的炕 第一次睡在炕上 那種底下燒火的感覺 實在是舒服極了
早晨我們全家在前院刷牙洗臉 全村的人隔著矮圍牆像看動物似的看著我們梳洗
還有很多......
這一切回想起來既遙遠又不真實 但卻是既溫暖又充滿回憶
雖然時間已改變了許多 但改變不了的是親人間一直維繫的情感
92'年 恐怖! 是20年了
92'年我也是剛自美唸書回台 台灣的生活還來不及適應 就整裝待發的去大陸東北探親了
還剪掉我留了一頭的長髮(因為爸說那裡很難洗澡 更別說洗頭了)
這些年到中國這麼多次 也唯有這次的探親給我相當大的震撼及深刻記憶
雖然許多細節都忘光了 但許多畫面及片段卻永遠無法忘記
在火車上對面的山東大漢 還記得他對我說的話"小青年 妳穿這旅遊鞋腳不烏嗎? 要不 鞋脫了也伸腿放我這來舒坦舒坦"
在吉林第一次看到小燕的印象 一張天真燦爛可愛的小臉蛋 大概是小三的年紀 活碰亂跳的拉著我們到處玩耍
在安圖溝子裏的茅房 打著手電筒在掛著一本舊書 架高的木板上 雙腳支撐對著下方空投
還有從小聽爸說的炕 第一次睡在炕上 那種底下燒火的感覺 實在是舒服極了
早晨我們全家在前院刷牙洗臉 全村的人隔著矮圍牆像看動物似的看著我們梳洗
還有很多......
這一切回想起來既遙遠又不真實 但卻是既溫暖又充滿回憶
雖然時間已改變了許多 但改變不了的是親人間一直維繫的情感
Re: 探親記
tinduh 寫:時光飛逝 隨便一個回憶都是一個decade!
92'年 恐怖! 是20年了
在火車上對面的山東大漢 還記得他對我說的話"小青年 妳穿這旅遊鞋腳不烏嗎? 要不 鞋脫了也伸腿放我這來舒坦舒坦"
在吉林第一次看到小燕的印象 一張天真燦爛可愛的小臉蛋 大概是小三的年紀 活碰亂跳的拉著我們到處玩耍
在安圖溝子裏的茅房 打著手電筒在掛著一本舊書 架高的木板上 雙腳支撐對著下方空投
還有從小聽爸說的炕 第一次睡在炕上 那種底下燒火的感覺 實在是舒服極了
早晨我們全家在前院刷牙洗臉 全村的人隔著矮圍牆像看動物似的看著我們梳洗
還有很多......
這一切回想起來既遙遠又不真實 但卻是既溫暖又充滿回憶
雖然時間已改變了許多 但改變不了的是親人間一直維繫的情感
哈哈,我又想起來,茅房裡好像是用誰的作業本當手紙,硬梆梆的。。。
記憶中那炕好像烤人肉乾似的,我記得烤得我熱壞了。
一定還有很多我不記得的趣事,那時的大陸想來還真有趣。。。。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