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你在高原》票數最多引爭議

回覆文章
頭像
蔡自富
文章: 36
註冊時間: 週四 7月 22, 2010 9:05 am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你在高原》票數最多引爭議

文章 蔡自富 » 週日 8月 21, 2011 11:07 am

昨天,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公佈了本屆5部獲獎作品,張煒的《你在高原》、劉醒龍的《天行者》、莫言的《蛙》、畢飛宇的《推拿》、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獲獎。票數最高的《你在高原》引發了最大的爭議。
img1.jpg
img1.jpg (14.07 KiB) 已瀏覽 1808 次
  ■評獎結果

  獲獎作品均超45票

  昨天下午1點20分,本屆茅獎評獎辦公室發出第8號公告,稱評獎委員會昨天上午進行了第五輪投票,產生了5部獲獎作品。它們分別是《你在高原》(張煒/58票)《天行者》(劉醒龍/56票)《蛙》(莫言/54票)《推拿》(畢飛宇/48票)《一句頂一萬句》(劉震雲/45票)。

  從投票結果來看,五部獲獎作品與落選作品所得票數差距懸殊。五獲獎作品票數都在45票以上。落選作品中,關仁山的《麥河》票數最多,得到15票。其他落選作品皆在10票以下。

  茅獎結果公佈後,新浪微博啟動“在五部獲獎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部”投票活動。截至發稿時,有560多人參與投票,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以360多票遙遙領先,這一結果與茅獎結果相反——《一句頂一萬句》在五部獲獎作品中票數最低。其他四部作品票數比較平均,皆在100票以下。該投票活動將於一週後結束。

  ■獲獎者感言

  劉醒龍感謝孟繁華鼓勵

  得知獲獎後,張煒在接受採訪時稱,讀者的信任非常重要,來自各方面的真誠鼓勵也非常寶貴,但是作家心裏要明白:一切都要經過時間的檢驗,以此,才能走好未來的道路。

  劉醒龍說,《天行者》寫出了放在他心裏很長時間的東西,從內心上來說是對自己前半生的一個交代。

  《天行者》獲得56票,只有5位評委沒有給它投票。劉醒龍說,文學評論家孟繁華沒有把票投給《天行者》,肯定有他自己的考慮,這不會影響他對孟繁華的敬意。

  劉醒龍說:“上一屆茅獎揭曉之夜,正好在濟南開會。深夜,孟繁華拉我到外面喝酒,對我講了一番可稱為醍醐灌頂的話,我才下決心寫《天行者》的。”

  ■焦點

  【未通讀作品】

  閱讀不一定要字字過目

  獲獎結果公佈後,票數最高的《你在高原》引發了最大的爭議。《收穫》雜誌執行主編、作家、同濟大學兼職教授程永新在獲獎結果公佈前就發佈微博說,“張煒(《你在高原》)要得獎就滑稽了,因為全中國看過這部400多萬字書的只一個人:責編。”本屆茅獎評委盛子潮回復說:“至少有十幾個評委通讀過,大多數評委看過四五部(該書共10冊),評獎期間我也看了其中的三部。”結果公佈後,程永新再度質疑,《你在高原》只有十幾個評委通讀過,卻得到58票(評委共61人),“這是褒獎作家的過往還是在評具體的作品?這是嚴肅的評獎嗎?”

  評委麥家表示,沒有讀完去投票的確不嚴肅,但他讀完了。“《你在高原》進入前20之前,我看了6冊。進了20之後,我覺得把它看完是我的責任,所以咬著牙用一天半的時間把它讀完了。”

  評委雷達認為不能機械地理解閱讀,國外文學評獎評委把所有作品都一字一字讀完也是不可能的。“閱讀可以是精讀、細讀、瀏覽,不一定非得一字一字閱讀。這樣大體量的作品把握起來的確有難度,但不是不可以把握。評委們都有豐富的閱讀經驗,對它的文學藝術價值是可以做出考量的。”雷達同時也表示,張煒扎紮實實創作多年,給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這也使得他人氣很旺。

  評委周大新說,普通讀者如果沒那麼多時間,可以抽讀其中幾冊,“即使只讀幾冊,張煒的文字功夫和寫作藝術你也能深刻地體會到。”

  【投票方式】

  實名制也有可能導致不公

  本屆茅獎第一次採取實名制投票。評委周大新和雷達都表示在評選過程中有壓力和顧慮。周大新說:“參選的作家、評委大家都認識,但你只能在其中選五部,而且這些作品之間究竟差多少你很難講,所以選擇很困難。”周大新表示,從他個人體驗來看,大家還都是秉承著對文學藝術性的理解和良心投票的,最後的結果他比較滿意,“都是公認的好作品。”

  雷達認為,採取實名制可能是因為近些年文學評獎公信力較低所致,讀者對評委不信任,“評委會希望通過實名制來監督評委,以保證評選的公正。”

  不過,雷達也同時表示,實名制與不記名投票哪個更科學、權威還有待論證。在他看來,實名制也有可能導致評選的不公正,“文壇也不大,大家都認識,人情因素依然會起作用。”雷達說,從這次評選來看,大家都是從公心出發的,維護了文學的藝術性。

  【莫言獲獎】

  這個獎他早就該得了

  麥家認為,莫言獲獎是本屆最大亮點。“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莫言就在引領中國文學的進程,作品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他的多部作品入圍過茅獎,但都擦肩而過。”麥家認為,莫言和中國作協的關係一直很正常,“不是特別甜蜜也不是有什麼貓膩,卻一直沒得獎,我覺得這是中國文學的一個損失。茅獎欠莫言一個獎,他早就該得了。”麥家說,儘管《蛙》不是莫言最優秀的作品,但是與其他作品相比,是實至名歸。他說:“茅獎終於向莫言還了這個債,我個人覺得很欣慰。當然,這也顯示了茅獎的風度。”

  ■評委釋疑

  我為什麼沒投它一票

  麥家

  在最後一輪投票時,麥家沒有把票投給畢飛宇的《推拿》,而是投給了關仁山的《麥河》。

  麥家解釋說,依照他的經驗,每屆茅獎都會有一部主旋律作品。“《麥河》是一部優秀的主旋律作品,是講新農村建設的,非常貼近社會現實。所以,我把票投給了它。”麥家說,《推拿》也是他喜歡的作品,“但它不是我的‘第五喜歡’,而是‘第六喜歡’。在只能選5部的情況下,我與它失之交臂。”

  周大新

  周大新沒有給畢飛宇的《推拿》投票,而是投給了鄧一光的《我是我的神》。“《推拿》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品,但名額有限。《我是我的神》是描寫軍人的一部作品,非常優秀。它對當下軍人生活、軍人價值進行了重新描寫和挖掘。我們這些軍人作家沒有完成的責任,鄧一光完成了。”

  雷達

  雷達最後沒有給劉醒龍的《天行者》投票,而是投給了蔣子龍的《農民帝國》。雷達解釋說:“《農民帝國》既表達了蔣子龍對農民性的思索,也表達了對國民性的思索,非常不錯。我把票投給它,是在表達我對這部作品和這位優秀作家的肯定和尊敬。”

回覆文章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