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天啊!您知道粽子有多少種嗎?
哪些地方有吃粽子的風俗習慣
各地方為啥吃粽子?
這些粽子有啥口味?
參考看看:
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先說一說台灣粽子常見的作法吧!
南部粽與北部粽除了裡面的材料不同以外,煮的方式也不一樣,南部是放在水裡用煮的,而北部則是用蒸的
南部粽:
材料:(25顆粽子)
圓糯米 10杯(量米杯)
五花肉 4磅 (約1800克)
香菇 25片
蝦米 1/2杯
乾魷魚 1隻
紅蔥頭 6-8顆
鹹蛋黃13顆
花生 1~2杯
粽葉 50葉
棉線 適量
醬油 一杯
冰糖 一大匙
蔥 二根
八角 一粒
薑片 四片
水 1500cc
白胡椒 適量
油 適量
作法:
1.粽葉以乾淨(未沾過洗碗精)的菜瓜布或抹布洗淨,並將粽葉泡軟,通常在包粽子的前一晚泡即可。
2.香菇以清水洗淨,泡在水裡變軟後,將其蒂切除,若香菇太大顆可切成兩片。
3.蝦米以清水洗淨,泡在水裡變軟備用,蝦米水不要倒掉。
4.乾魷魚以剪刀剪成小段,以清水洗淨後泡軟。
5.糯米、花生以清水洗淨後泡約2小時。
6.五花肉切成 25小塊(約 5cm乘 3cm大小),放入大鍋裡然後加入醬油、冰糖、蔥、八角、薑、水及白胡椒滷 30分鐘後
再加入(2)的香菇進來一起浸泡。
7.紅蔥頭洗淨後切成末,以三大匙熱油將其炒至金黃色即可起鍋。
8.加入三大匙油,加熱後以大火依序放入蝦米、乾魷魚、炒過的紅蔥頭,炒至味道都出來後加入(6)的五花肉及香菇拌勻
將材料取出。
9.將(8)的油留著拌炒糯米與花生。
10.取二片粽葉,較滑的那面放在裡面(材料放在較滑的那面),折成一個漏斗狀放入二大匙(9)的糯米與花生
然後放入一塊五花肉、(6)的香料、半顆鹹鴨蛋、香菇,再加入適量的糯米與花生。
11.粽葉往內折,成一個粽子的形狀,以棉線綁緊即可。 (所謂粽子的形狀,可能因人而異,只要包得紮實不漏餡兒就可以啦)
12.將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水必須淹過粽子,蓋上鍋蓋,以大火煮滾後,再以中小火煮30分鐘即可熄火,燜上10分鐘後就可以開心享用香軟滑Q,油而不膩的
"朽爸掌~~~~~~~"了
自製沾醬:
沾醬一(甜辣口味)
可以現成的甜辣醬、醬油膏、開水各一大匙與一點點的糖拌勻後搭配肉粽食用
沾醬二(蒜味醬)
熱鍋加入二大匙的醬油膏、四大匙的開水、二大匙的蒜末及四分之一小匙的太白粉及適量的糖
充份拌勻後即可搭配肉粽食用
北部粽:
材料:
尖糯米 600公克
夾心肉 300公克
香菇 8~10朵
生花生 150公克
蝦米 4大匙
紅蔥屑 4大匙
豬油或沙拉油 4大匙
水或高湯 2/3碗
調味料
醬油 1/2大匙
黑胡椒 1/2茶匙
鹽 1/2茶匙
味精 1/2茶匙
作法:
1.糯米洗淨滴乾水份,肉洗淨切大丁粒,香菇浸清水,去蒂切成丁粒,蝦米洗淨略浸清水數分鐘,花生洗淨撿去什雜物
用清水浸一夜,次日再加沖洗。
2.炒鍋入油先炒香紅蔥頭,倒下肉丁、香菇丁、蝦米翻炒到肉丁變色,再加入調味料料炒勻,即起備用,餘油留鍋。
3.米倒入鍋和花生炒勻(用中小火),一面重覆翻炒一面撒加清水(或高湯),直到米粒呈半透明而有粘性時才可盛起備用。
4.取有褐點竹籜 1 張,在 1/3 處折成匙形,先鋪 11/2大匙的米,然後放 1 大匙餡料,再蓋上 11/2大匙的米。包成正菱形狀。
5.移入蒸籠用大火蒸約 1至11/2 小時,即可食用。